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我們無不希望孩子出類拔萃,但第一名的學生只有一個,其他孩子呢?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博士是一位備受全球尊重的領導力權威、顧問、老師。他在全球暢銷書《與成功有約》中提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分別為:
1、主動積極 2、以終為始 3、要事第一
4、雙贏思維 5、知彼解己 6、統合綜效
7、不斷更新
柯維博士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就是這七個習慣都奠基於亙古不變、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之上。當此七個習慣融入學校教育,為孩子提供了穩定的環境,讓許多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得以有更好的表現。
美國寇姆斯小學的桑莫絲校長和學校教職員希望每個孩子都知道,他們的價值遠超過任何考試成績或任何家庭作業的成果。他們希望孩子覺得自己是成功的。他們不是希望每個孩子都成為企業的領袖,而是成為自己的人生、學校及未來的領導人。
當柯維的七個習慣融入「學校教育」,這些原則似乎與時俱進,完全符合新的現實世界的需要。柯維博士還發現,七個習慣的先後順序非常重要。前三個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可以幫助一個人變得更獨立。它們可以讓人更負責任、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的未來、設定優先順序,並以專注及紀律來達成自己的目標。內容包括了時間管理、規劃、目標設定,以及其他要獨立自主生活(也就是自我領導力)所需的基本技能。
成為獨立的個人固然重要,但企業家或家長並不認為,「獨立」是員工或孩子唯一的目標。他們希望自己的員工或孩子能夠與他人有效合作。這就是為什麼接下來的三個習慣(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如此重要。這三個習慣涵括了衝突管理、聆聽、溝通、激發創意、面對多元、問題解決及團隊合作的能力。
而習慣七「不斷更新」,可以維繫並強化前六個習慣。實踐不斷自我更新、持續改善的原則,可以讓人擁有一個平衡的人生。
七個習慣及其他領導力技能,造福了所有的學生,當學生與教職員開始應用七個習慣,間接的好處是學校的文化及學生的學業表現大大提升,當孩子的學習動機、方法和自信提升了,學業成績的進步只是個必然的結果。
數位編輯整理:陳孟君,邱千瑜
Photo:Eva Rinaldi,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