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未來力》作者友村晉提到,做為未來的技能,重要的是「問題發現力」。不是「解決力」,而是「發現力」。換句話說,就是具備提出「為什麼」的質疑能力。
※本文出自於《未來力:打造不被AI取代的19種關鍵技能》中的「技能2:問題發現力」
迄今為止,無論是學生或商務人士都將「問題解決力」當作是重要的技能。大家都說必須培養解決力。
「問題解決力」聽起來很響亮,想必是容易受到矚目的原因,也因此管理階層和優秀的行銷人員經常把這項技能掛在嘴邊。
然而,做為未來的技能,重要的是「問題發現力」。不是「解決力」,而是「發現力」。換句話說,就是具備提出「為什麼」的質疑能力。
未來需要的理由─問題發現力可以創造出新商機
● 需要的理由 ❶:科技負責解決問題,人類負責發現問題
迄今為止,只要發現某個問題,總是大家一起齊心協力解決問題。然而,今後大部分問題都會透過 AI 或科技來解決。
例如 ChatGPT 等生成式 AI,只要使用人類的語言提問,AI 便會以人類的語言提供多種解決方案的選項,而且瞬間就可以完成。
再舉一個例子。在商業領域有所謂的 RPA 技術。RPA 是「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簡稱,這項技術是機器人學習並自動處理過去需要人類使用電腦處理的作業流程。
例如過去使用 Excel 手動記錄員工的出勤狀況,統計之後再計算薪水,又或者以人工統計業務部門的銷售成績並做成報告,現在這些都可以自動化完成。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第一生命保險公司在辦公室某個角落放置數台電腦,而人們無法碰觸這些電腦。看著這排電腦的螢幕畫面,會發現電腦正在自動執行 Excel 等程式,以完成相關事務的處理。
過去需要人工處理的業務,現在由電腦軟體學習並自動處理。該公司宣稱,透過導入 RPA,每年能成功將15.7萬小時的電腦工作自動化。
自動化不僅限於例行性工作。只要使用微軟提供的「Copilot」功能,就連創意工作也能夠自動化,可以製作出漂亮的 PowerPoint 簡報。
例如只要下達「請將這篇文章轉換成五張 PowerPoint 投影片,設計要適合公司內部簡報使用,文字少、字體大,多使用圖像」的指令,瞬間就可以完成 PowerPoint 簡報。這只是「Copilot」功能的其中一個例子。
過去白領工作的自動化進展緩慢,但現在已經逐步自動化。
由此可見,科技已經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我認為留給人類的工作將會以發現問題(社會的問題)為主。
會這麼說是因為,AI 等科技不會思考「為什麼」。AI 等科技可以在我們交付問題的瞬間立刻解決,但無法自主發現問題。科技不會思考「這對人類來說很麻煩! 好想對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等。
例如:美國大型零售企業沃爾瑪(Wal-Mart)為了減少滯銷商品的廢棄物處理量,導入了動態調價系統。這項技術是AI根據當天的天氣、存貨量、過去的銷售成績等,計算出各商品的最適當價格,自動變更顯示在商品貨架上的銷售價格。
過去是由經驗豐富的現場員工憑藉直覺,以人工的方式調整販賣價格。
然而,AI 本身不會思考「這個工作我比人類更擅長,讓我來代替人類執行吧」,而是要由人類思考「使用 AI 進行自動化可能可以減少廢棄量」,在發現問題之後才會導入 AI。
也就是說,人類負責發現問題(想要進一步減少廢棄物),科技負責解決問題(即時自動變更銷售價格)。
真是精采的團隊合作!
此外,多個日本足球甲級聯賽的隊伍都導入 AI 系統,由 AI 訂定最適當的門票價格,進而減少剩票。
這也是因為人類發現了問題而出現的系統。
再次強調,AI 不會主動思考「我想要讓足球場坐滿客人!」充其量不過是為有如此想法的人類提供幫助罷了。
除此之外,只要人類能夠發現問題,例如能否設法改善交通堵塞的情況等,那麼剩下的問題交給 AI 解決就行。
利用感應器偵測道路的交通流量,再透過 AI 即時調整切換交通燈號的最佳時機來解決交通堵塞問題,盡可能創造出不容易堵塞的局面。
換句話說,解決問題的工作交給科技,人類只需要專心發現問題。也就是與科技分工合作。
目前計算交通堵塞的量子電腦依舊昂貴,今後如果價格下降且更加普及,則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將進一步提升,人類更能夠把精力放在發現問題上。
圖片來源:Pexels
● 需要的理由 ❷:有能力開啟新商機的人不愁吃穿
企業反覆透過問題的發現→解決→發現→解決的循環獲取相對應的報酬,藉此維持經濟活動的運作。
如上所述,在科技的幫助下,解決問題已經變得相對輕鬆。也就是說,人們愈來愈常聽到:「你不必再費心勞力去解決這個問題了。」
比較敏銳的人可能已經發現,所謂的「問題發現力」,就是構想新商機的能力。
身為企業顧問,這次疫情帶給我最深刻的體悟是,幾乎所有客戶的既有商業模式都受到打擊。
有些企業的營業額只受到輕微的影響,但也有些企業的營業額減少了九成。無論如何,既有的商業模式幾乎都受到了打擊。
大家都知道必須找出新的活路,卻想不出任何點子。許多商務人士擅長從1做到10,甚至100,卻無法從0做到1。
也就是說,企業嚴重缺乏「問題發現力」。反過來說,企業今後迫切需要擁有問題發現力的人才。
問題發現力不僅是構想新商機,也包括創造商品和服務的能力。
家電製造商 Dyson 研發的「無扇葉風扇」就是一項因為發現了問題而誕生的熱銷商品。電風扇是一百多年前的發明,自從最初的發明以來,所有的產品都帶有扇葉。然而,電風扇從誕生之初就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例如孩童把手指伸進去會很危險,以及扇葉很容易沾染灰塵等。
然而,過去沒有任何人發現這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也就是說,人們的思考僅止於維持現狀,認為「電風扇就是需要扇葉,自己小心不要把手伸進去就好」,或是「扇葉髒了清潔一下就好」。
全世界應該有相當多人參與了電風扇的研發工作,卻沒有一個人察覺這件事。
然而,Dyson 的研發人員發現了這個問題,沒有扇葉的電風扇也才因此誕生。
在這個所有市場都被認為處於飽和狀態的時代,擁有問題發現力的人才非常難能可貴,因為他們是可以為企業創造突破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