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不僅僅是一句廣告詞,也明確定義了人類與科技之間的關係。我們不需要對科技懷有敵對或畏懼之心,而是要去接觸、理解科技,讓科技成為我們的最佳幫手。
文/張彤華,天下文化編輯部副主編
面對未知的將來,人們總是存在許多焦慮。尤其2019年底爆發 COVID-19 疫情以來,這個世界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經歷了各種劇烈的變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無一不發生改變。
在工作上,遠距工作成了科技業常態,AI工具的運用也成為多數上班族必備的技能。該如何面對AI時代的來臨,掀起了許多討論。有人樂觀其成,認為這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也有人十分擔憂,害怕自己的工作會被科技取代。
隨著 ChatGPT 這類生成式AI的出現,不只是工廠的生產線,許多白領知識工作者的辦公室工作也面臨了被AI取代的危機。針對這些對未來感到憂心的商務人士,日本「科技未來學家」友村晋分析了人們未來在職場上應該扮演的角色與所需的技能。
在《未來力:打造不被AI取代的19種關鍵技能》中,每項技能都是一個獨立的章節,你可以從自己感興趣或缺乏的技能開始閱讀。只要能具備當中的5項技能,相信今後無論科技如何進步,你都會是不可取代的存在。
友村晋也提醒我們,面對未知將來的焦慮所衍生的各種問題,並不存在正確答案。重要的是,如果你忽視了自己身而為人的價值,無法適應科技的發展與變化,最終將失去競爭力。
「取得這個證照,將來就能賺錢嗎?」
「轉行到這個業界,未來是不是就會有保障?」
「哪些才藝課程可以幫助小孩取得優勢?」
所有這些問題,都不存在正確答案。無論我們將面臨什麼樣的問題,無論有什麼樣的未來在等著我們,我們都有可以做的事,也都有可以開創未來的能力。
隨著科技進步,人們始終都需要學習某些新技能以求生存。然而,比起寫程式等IT技能,相信職場上的大家會發現,人際關係永遠比專業能力更重要,因此,我們更需要的是有人情味的技能。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不僅僅是一句廣告詞,也明確定義了人類與科技之間的關係。我們不需要對科技懷有敵對或畏懼之心,而是要去接觸、理解科技,讓科技成為我們的最佳幫手。
不妨帶著目的性來閱讀本書所介紹的關鍵技能,並加以練習,但也不必過於拚命,為自己的心靈留一些餘裕。我們當然需要不斷提升自己,但也別忘了,好好體會自己的價值,成為一個能感受生活與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