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在《溝通的黃金法則》中,當你以說話者的身份努力建立信譽時,你的影響力自然會隨之增加,作者深入探討了這一點,強調了如何通過不同的溝通層次來增強你的公信力和影響力,書中提出的五個層次,「要求、關係、卓越、理性、回饋」每一個層次都為你與他人建立深層次的溝通連結提供了指導和策略。
當你以說話者的身分努力建立信譽時,你對他人的影響力會隨之增加,而且你很有可能預期到它會怎麼發展。在我的著作《領導力的五個層次》(The 5 Levels of Leadership)中,我談論領導者如何逐步獲得影響力。我的老友丹.雷蘭德(Dan Reiland)是麥斯威爾領導力中心(Maxwell Leadership Center)領導力擴展計畫的執行總監,他採用書中的每一個步驟教導領導溝通技巧。我想在此分享他的經驗,除了些許微調,我也補充個人的經驗。閱讀這五個層次的溝通時,請思考自己在不同交談對象群體中的公信力,藉此確定你和對方的關係。
1. 要求層次:人們「必須」聽你說話
我 22 歲時成為印第安納州南部一個小型鄉村教會的牧師。剛開始我既年輕又沒有任何講道的經驗,還沒有和人們建立起關係;然而,來禮拜的人都會聽我講道。為什麼呢?因為我有牧師職位。過沒多久我就意識到,仰賴職權讓人聽從是最低的層次。從最低層次開始努力沒有錯,畢竟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起點。但是如果想成為優秀的溝通者,就不能只停留在這個層次。我意識到這一點後做出一項重大決定:要努力提升說話的層次,致力變得比我的職權更偉大、更優秀。
我們都有過被要求聽從別人的經驗。也許你願意聽從老闆說的話,是為了保住工作;或者,你想通過一門課程,必須聽老師或教授說話;或是你聽從政府官員指示,是因為他負責監管你必須完成的某項流程。你會聽這些人說話,是因為對方的職權要求你這樣做,而你別無選擇。
倘若你想成為優秀的溝通者,就必須認知到自己的職位或頭銜不會讓人想持續和你溝通交流。你必須自行提高標準,開始培養讓人想要傾聽的技能,這將把我們帶入下一個層次。
2. 關係層次:人們「想要」聽你說話,是因為喜歡你
在我開始服務第一個教會的幾個月內,我和人們建立起關係。我喜歡他們,他們也喜歡我。我能感受到他們從必須聽我說話,轉變成想要聽我說話。是因為我的說話技巧進步很多嗎?我對此存疑,但我和他們的關係確實改善許多。這證實一句古語的真理:「在人們知道你有多在乎之前,他們根本不在乎你知道多少。」我發現溝通不只是說話,而是要和人建立連結。
如果你經常和同一個人交談,你能採取最好的做法就是和對方建立良好的關係。如果你的狀況無法和他們個別建立關係,那就保持友好交流。關心聽你說話的人,坦誠、真心的對待他們,言出必行,人們就會喜歡你。
3. 卓越層次:人們「喜歡」聽你說話,是因為你很優秀
作為一位年輕的演說者,每當感覺到聽眾喜歡我並且想聽我說話時,我就更有動力提升自己身為溝通者的層次,並且讓人們更想要聽我說話。從那時起,我不斷挑戰自己,學習成為優秀的溝通者。我花大約 8 年的時間尋找、發展並磨練我的風格。這聽起來似乎是很長一段時間,但絕對值得。當時的我已經學完了嗎?不,我並沒有因此停止學習,現在仍然持續精進自己。我已經演講 50 多年了,但我仍然不斷的學習、成長。成為優秀的溝通者是一趟旅程,而不是一個目的地。
雷蘭德將這個層次的溝通稱為「卓越的溝通」有跡可循,因為它能讓人脫穎而出,而且唯有竭盡心力,才能達到這個層次;你必須付出大量時間心力,才能變得卓越。當你達到這個層次,人們會注意到並口耳相傳,因為這是相當不凡的成就。
我想在此稍作停頓,鼓勵各位邁步前進。我希望你變得卓越!而我也相信你可以辦得到。因此本書後續章節主要傳授原則與技巧,將會對你的溝通旅程有所助益。當你學會這些法則並付諸實踐,你的說話技巧將會提升。我給各位的最佳建議是「求知若饑」。就像是在市集上想買一個超大棉花糖的小男孩,雖然棉花糖小販看了他一眼說道:「對你這樣的小男孩來說,這個棉花糖太大了。」
但小男孩回答:「別擔心!我的內在比我的外表大得多。」
假使你已經在持續精進溝通技能,那麼本書中的法則可以幫助你彌補能力中的任何「漏洞」,幫助你微調技能。如果你仍是溝通新手,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臻至卓越,但是你一定辦得到。這些法則將快速幫你啟動學習。
4. 理性層次:人們「設法」聽你說法,是因為你會為他們的生活增添價值
我之前提過說話者的動機很重要。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在著作《先問,為什麼?》( Start with Why)中指出:「人們不管你做了什麼,只在乎你為什麼這麼做。」他是從領導力的觀點寫下這句話,而這個道理在溝通領域也同樣關鍵。
我會開始演講與寫作是為了幫助人們,我渴望幫人提升價值。然而,「想要幫人提升價值」和「成功幫人提升價值」有所區別。我花許多時間與精力找方法幫人們增添價值。為了達成這個願望,就必須先贏得信譽。我想和各位分享這個過程,因為我相信它也會對你有所幫助。我必須:
● 找到自己:當我不再試著模仿別人時,就能找到自己。
● 了解自己:當我自我審視、向自己提問,並且給出誠實的答案時,就能了解自己。
● 做我自己:當我接受上帝所創造的我是什麼樣子時,就能做我自己。
● 提升自己:當我反覆從試驗與錯誤中提升說話技巧時,就能提升自己。
● 超越自己:當我不再注意自己與他人眼中的自己時,就能超越自己。
● 奉獻自己:當我開始思考他人以及如何幫助他人時,就能奉獻自己。
當你致力成為更優秀的溝通者,請採納這些經驗原則,它們將協助你成為一個能幫助他人增添價值的人。
5. 回饋層次:人們「渴望」聽你說話,是因為你就是你
這是溝通者所能達到最高層次的影響力。雷蘭德將其稱為「回饋層次」,因為演說者一生致力於提升技巧、關注他人,並且幫助他人增添價值,從而創造出非凡的投資回報。此時,人們會聽你說話,是因為你這個人以及你長期以來的所作所為。這是說話者最高層次的信譽,是根據道德權威建立而成。
最有效的訊息是你身體力行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