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冷戰 2.0》一書指出,台海戰爭的關鍵取決於四大核心技術領域:人工智慧、半導體晶片、量子電腦與生物科技。當前局勢下,若中國自己一個陣營,台灣、美國與他們的盟友一個陣營,沒有人樂見這兩個陣營爆發戰爭,而台灣要避免熱戰,關鍵在於民主國家是否能有效說服中國,讓中國相信自己不一定能在這種動盪衝突中取勝...
基本上,台灣要繼續生存下去,延續獨立的民主政治,就要靠台美防空系統武器裡的人工智慧迅雷般的運算速度。幸好,幾年前,防空系統的電腦基礎設施已經升級,可以在量子電腦上集中運作或(在雲端上)遠端操作。量子電腦的運算速度大約比最快的傳統電腦快 2 億倍。在軍事任務中,量子電腦非常適合吸收大量的攻擊數據、確定行動方針、分派指令給相互連線的個別防空飛彈防禦系統。在台海戰爭中,以量子電腦為基礎的防空網絡軟體擁有懾人的能力,可確保每一枚中國發射的飛彈都被即時且妥善地解決掉,至少理論上是這樣;廣域飛彈防禦系統的棘手之處在於無法大規模全面測試,這意味著它們第一次上路實測就要抵擋數百枚來襲導彈。
防空系統人工智慧(在量子電腦上運行)發出的指令會分派給數百個硬體控制設備,由它們負責從防空系統武器中發射攔截導彈(在某些情況下則會發射高能脈衝武器以擊落飛行速度較慢的無人機)。這些硬體位於防空系統控制設備內部,就設置在即將發射的攔截導彈旁邊。
由於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半導體晶片,它們可以用極快的速度執行人工智慧 C4 單位所傳送的指令。更諷刺的是,這些半導體晶片不是美國製造的,而是由領先全球的台灣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TSMC)所生產。台積電在台灣的廠房,擁有人類目前最尖端、最複雜的製程。廠房裡的設備和元件則來自全球數百間供應商,分屬於十多個民主國家,齊力讓台積電可以製造出指甲大小的半導體晶片。
晶片上頭有數十億個電晶體,每秒可執行數兆次運算。民主國家目前用來製造優勢武器系統的科技軍火庫遍布全球,例如:台積電廠房裡最重要的設備就是在荷蘭製造的,造價為每台 4 億美元。台積電專精於將所有元件組合在一起,製造出擁有現代魔法的半導體晶片裝置,讓防空系統武器能即時發射防禦飛彈和其他武器,以對抗中國的導彈和無人機。
若如台美的預期,中國在首波攻擊行動的 15 分鐘後會發射第二波導彈。不過,大家可能沒料到,第二輪不是裝炸藥,而是生物病毒。活性劑釋放之後,短短幾分鐘內,數百萬台灣民眾和數千名美軍水手與其他軍種的官兵,都會因為強烈腹痛而倒地不起,至少兩天內無法行動。這些受害者不會死(至少死因不是生物毒劑),但在他們人生中最難受的 48 小時裡,他們無法執行任何軍事任務。在第二波飛彈投放生物毒劑之後的幾小時內,中國傘兵部隊會空降在島上,數十萬水陸兩棲部隊也會接著登陸,他們對病毒免疫,因為在攻擊行動的前一週,他們就已經服用了解毒劑。
台海戰爭的勝利將取決於雙方對於四項關鍵科技的掌握程度:人工智慧、半導體晶片、量子電腦和生物科技。而這四項科技的成敗則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專制國家與民主國家在戰爭爆發前的 25 年間,所培養的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碩博士學位畢業生的素質。二、兩大陣營裡軍工業複合體整合創新到武器系統和防禦系統的能力。融合民用與軍用創新很困難。人類過去從來沒有這麼依賴過少數大學畢業生。
若中國自己一個陣營,台灣、美國與他們的盟友一個陣營,沒有人樂見這兩個陣營爆發戰爭。事實上,台灣熱戰可以避免,但前提是民主國家要能說服中國,讓中國相信自己不一定能在這種動盪衝突中取勝,而且無端冒險的成本高昂,會威脅到中國社會的穩定,因為中國發動攻勢之後,勢必會遭到多數民主國家施以嚴厲的經濟制裁,導致大規模失業。實際上,民主國家必須讓中國知道,攻擊台灣的軍事行動最終會失敗,就會像俄羅斯總統普丁在烏克蘭慘敗一樣。
民主陣營要把這急迫的訊息傳遞給專制領袖,最好的方法就是宣布專制國家和民主國家已經進入冷戰狀態。這樣一來,民主國家可以採取適合冷戰的措施,表示他們共同抵禦冷戰和熱戰的決心。這就是民主國家在2014 年眼見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並非法併吞克里米亞之後該做卻沒做到的。民主陣營沒有在 2014 年宣布冷戰(並採取適合冷戰的行動),助長了普丁在 2022 年全面入侵烏克蘭的野心。民主陣營在 2014 年犯下的這個錯誤,不該在台灣問題上重蹈覆轍。幸好,烏克蘭(靠其他民主國家支援了價值數億十美元的武器)成功抵擋了規模強大許多的俄羅斯軍隊,民主國家可以利用這個結果來讓中國知道強行武統台灣會面臨的後果。民主陣營的關鍵目標就是要確保21世紀只會有一場大規模的領土擴張戰爭,而不是兩場。
許多民主國家的公民,尤其是年紀稍長、經歷過上一次冷戰的人,都不會樂見我們進入民主國家與專制國家的新冷戰之中。這確實是壞消息,但如果民主陣營忽視這個(或其他)壞消息,就是在傷害自己。其實,還是有很多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