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在冷戰 2.0 中,美國擔任民主陣營的核心領袖。在 2024 年 11 月川普勝選後,有些華府的共和黨人主張撤回對烏克蘭的支持。這一行為有可能助長普丁的氣焰,導致北約內部信心危機,並在首爾、東京與坎培拉的外交圈掀起波瀾,影響區域穩定與戰略佈局。
自二戰結束後,美國不僅在科技與軍事領域中遙遙領先,政治人物與意見領袖也展現出全球視野。美國的外交官與駐外軍隊長期以來一直是對抗全球專制政權的主力,這在冷戰時期尤為顯著。當前俄烏戰爭中,俄羅斯做為全球第二強大的專制國家,試圖摧毀一個規模較小的民主國家—烏克蘭。
在俄羅斯於 2022 年 2 月全面入侵後,如果沒有美國領導北約盟友供應武器並提供財政支持,烏克蘭可能早已失去獨立,而美援占了外援的絕大部分。沒有美國,就不會有今日的獨立烏克蘭。類似情況也發生在太平洋地區。台灣長期受到中國這個全球首要的專制國家威脅,若非美國支持,台灣早已被這龐大的鄰國吞併。整體來說,若少了美國承擔領導角色,冷戰 2.0 就難以平穩落幕。事實上,若美國不積極參與歐洲和亞洲事務,冷戰2.0的結局將完全不同,甚至可能為這兩地區的民主國家帶來極為黯淡的未來。
除了烏克蘭與台灣,大家可能也沒想到,美國還穩定了許多其他地區的民主國家。在北美地區,雖然身為加拿大人讓我很不願意承認這點,但不得不說,加拿大自由黨政府似乎已經不認真看待國防了,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無論加拿大國防預算有多低(目前遠低於北約規定的占GDP2% 的最低標準),美國都會保護加拿大免受俄羅斯與中國威脅。
圖片來源:Pexels
在中東,以色列的生存至少部分依賴於美國的支持;是的,自 2023 年 10 月 7 日以來,以色列是獨自和哈瑪(Hamas)交戰,但美國絕對有在背後提供支援,無論是為以色列提供軍火,還是在葉門直接和激進團體「青年運動」(Houthis)的導彈交火(以免他們封鎖蘇伊士運河的航運),或是敦促以色列在加薩地區行動時更在乎巴勒斯坦平民的安全。
即使是長期以來被視為不結盟國家領導者的印度,如今也樂於與美國建立更緊密的安全合作關係,包括透過(澳洲、印度、日本與美國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以應對印度與中國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不過印美之間的友誼仍有局限,詳見下文)。
在亞洲,日本、南韓、菲律賓和澳洲都請求美國協助支援防禦,因應中國的擴張行為。菲律這 25 年來的歷史充分說明了美國在協助區域盟友維護主權方面的關鍵角色。1999 年,菲律賓參議院投票決定不再續簽美國大型海軍基地(蘇比克灣)和空軍基地(克拉克)的租約,美軍因此撤出菲律賓。
不久後,中國趁虛而入,開始在南海展開強勢外交,像是在明顯屬於菲律賓海域的區域填海造島。近年來,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政府執政期間與中國關係密切,許多中國企業開始投資菲律賓的呂宋島—中國要是攻擊台灣,這裡的戰略意義最強。如今,現任菲律賓政府對中國日益成長的影響感到憂心,重新與美國建立合作關係,並允許美軍在菲律賓的非永久性地點儲存軍火,特別是在呂宋島的卡加延省(Cagayan)。然而,破壞已經造成了,要在靠近菲律賓本島領土的南海範圍裡把中國趕出去,恐怕已十分困難。現實是,目前全球任何民主國家若無美國堅定在側,那麼面對中國或俄羅斯的軍事或準軍事對抗時,幾乎無法與之抗衡。
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不限於全球安全,美國的角色既重要又多元。沒有美國的科技、外交與資金,全球氣候變遷問題就無法解決。沒有美國的疫苗技術與藥品供應鏈,國際社會無法為應對下一場全球大流行病做好準備。沒有美國的衛星與海軍艦隊,公海的管理制度(無論是應對過度捕撈還是不負責任的深海採礦)難以實現。
需要美國的地方還包括解決全球飢餓與貧困、國際恐怖主義及跨國犯罪等挑戰。當然,其他民主國家(尤其是歐盟會員國)以及某些專制國家(如中國)也必須參與其中,但只有一個國家—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民主國家—對於這些解決方案的成功不可或缺,那就是美國。
圖片來源:Pexels
正因為冷戰 2.0 要靠美國在全球扮演民主領袖的核心角色,其國內專制主義和孤立主義傾向的興起才會如此令人憂心。這個威脅無法輕描淡寫,風險極其巨大。在 2024 年 11 月川普勝選後,有些華府的共和黨人主張撤回對烏克蘭的支持。此舉可能助長普丁的氣焰,導致北約內部信心危機,並在首爾、東京和坎培拉的外交部門引發震盪。如果美國政府中有相當比例的人持續展現強烈的孤立主義傾向,波蘭總統、台灣總統,以及日本和澳洲的首相,可能會立即與英國和法國展開討論,加速獲取核武器的進程。
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裡,美國或許可以選擇孤立主義。然而,在這個充滿缺陷的現實世界中,專制政權不斷擴張其帝國與壓迫的實體與數位領域,美國的孤立主義絕不應成為一個選項。1920 年代初,美國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烈後果,選擇退回西半球,拒絕加入國際聯盟,試圖避免再次捲入「舊世界」的衝突。然而,美國的退出幾乎注定了隨後更加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值得慶幸的是,二戰結束後,美國選擇協助建立了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這一秩序(加上核武器威懾的作用)帶來了大國之間持久的和平。如果共和黨試圖再次採用 1920 年代的地緣政治孤立策略,尤其是在冷戰 2.0 正如火如荼的情況下,絕對是徹底的愚行。這樣的政策不僅會危及美國的全球地位,也將使整個民主陣營面臨空前的挑戰。
然而,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在 2024 年的競選活動中,曾暗示他將推行一些孤立主義傾向的政策。希望這僅僅是競選時的誇大言辭,而回到白宮後,他能重新考量政策目標,更接近二戰以來歷任總統的路線。如果川普做出這個選擇,確保美國持續參與全球各地區事務,這不是全球慈善活動,而是在堅定地追求美國的核心國家利益。
若烏克蘭或台灣這樣的國家從民主轉向專制,讓俄羅斯與中國在冷戰2.0 中增加盟友,對美國在內的所有民主國家來說,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危險。烏克蘭的重要自然資源與台灣的高科技資產將無法按正常貿易條件提供給美國(及其他民主國家);這些寶貴的地緣政治資產反而會落入冷酷的專制者手中。
不久之後,這兩個國家中以惡意行動為主的駭客將透過嚴酷的數位攻擊威脅民主國家;而在未來不可避免的熱戰中,烏克蘭和台灣的青年男女將站在專制政權一方為威權而戰,而非為民主國家而奮鬥。這 6,200 萬人將投入對抗民主國家的陣營,而非遏制專制勢力。總之,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民主國家都得確保烏克蘭與台灣留在民主陣營,成為共同抵禦專制的力量,這對國家安全有深遠且直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