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勝敗決定在一路的選擇上,而不是一開始跑多快。
父母會那麼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是怕輸在起跑點。
其實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因為人生的路不可能是直線的康莊大道,它必有轉折,轉折時的選擇才是關鍵。
有智慧的人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每一個選擇的正確性又決定後面的選擇。所以得失勝敗,是決定在是否做出正確的選擇上,而不是一開始時跑得有多快。 而當第一選擇落空時,孩子要能接受其他的可能性,給自己彈性,不可堅持非要不可。
有一個故事說:一條河流從高山流下來,經過沙漠要去大海,但是它的水被沙漠的熱蒸發掉了,它哭著說:「我永遠到不了大海了。」沙漠說:「你若願意放棄原來的樣子,你還是可以到大海,你現在是水蒸氣,水蒸氣會浮游在空氣中,微風會把你吹到海上,一遇冷,變成了雨,下下來,你就回到了海洋了。」小河說:「可是變成水蒸氣,我就不再是河流了呀!」沙漠說:「你的本質其實沒有變,你還是水。但是你堅持是河流時,你就失去了流入大海的機會。你會堅持,因為你從來不知道你的本質是什麼,只要質不變,形又何必在乎呢?」 放下執著,選擇更多 很多從小被父母寵壞的孩子,要某樣東西時,非要不可,美其名曰「執著」,其實人世間沒有不可替代的東西,就像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給自己一些彈性時,成長的空間更大。
台灣有人考了二十七次高考才考上,報紙讚美:「有志者事竟成。」我看了卻很傷感。為了這個執著,他的人生過去了一大半(二十二歲大學畢業,當兩年兵,再考二十七次高考,年齡應該也有五十歲了)。
思考若沒有彈性,容易鑽牛角尖,走不出來時,易釀成悲劇。比如失戀,幾乎是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碰到的挫折,在感情走不下去時,那就是個轉折點。
執著者會堅持非要不可,要不到時,玉石俱焚;智者會說:「天涯何處無芳草。」放下,去尋找別的機會。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想辦法讓他的思考富有彈性。聰明人懂得把握機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出手,智者卻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手,捨比取是更大的智慧。
童年期的安全感,決定以後遭遇挫折時的反彈力。正向的人生觀與生活的彈性,才是父母不用花錢、又能讓孩子受用一生的最好禮物。
【書籍資訊】
《自主學習,決定未來》
出版日期:20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