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勝敗決定在一路的選擇上,而不是一開始跑多快。
父母會那麼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是怕輸在起跑點。
其實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因為人生的路不可能是直線的康莊大道,它必有轉折,轉折時的選擇才是關鍵。
有智慧的人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每一個選擇的正確性又決定後面的選擇。所以得失勝敗,是決定在是否做出正確的選擇上,而不是一開始時跑得有多快。 而當第一選擇落空時,孩子要能接受其他的可能性,給自己彈性,不可堅持非要不可。
有一個故事說:一條河流從高山流下來,經過沙漠要去大海,但是它的水被沙漠的熱蒸發掉了,它哭著說:「我永遠到不了大海了。」沙漠說:「你若願意放棄原來的樣子,你還是可以到大海,你現在是水蒸氣,水蒸氣會浮游在空氣中,微風會把你吹到海上,一遇冷,變成了雨,下下來,你就回到了海洋了。」小河說:「可是變成水蒸氣,我就不再是河流了呀!」沙漠說:「你的本質其實沒有變,你還是水。但是你堅持是河流時,你就失去了流入大海的機會。你會堅持,因為你從來不知道你的本質是什麼,只要質不變,形又何必在乎呢?」 放下執著,選擇更多 很多從小被父母寵壞的孩子,要某樣東西時,非要不可,美其名曰「執著」,其實人世間沒有不可替代的東西,就像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給自己一些彈性時,成長的空間更大。
台灣有人考了二十七次高考才考上,報紙讚美:「有志者事竟成。」我看了卻很傷感。為了這個執著,他的人生過去了一大半(二十二歲大學畢業,當兩年兵,再考二十七次高考,年齡應該也有五十歲了)。
思考若沒有彈性,容易鑽牛角尖,走不出來時,易釀成悲劇。比如失戀,幾乎是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碰到的挫折,在感情走不下去時,那就是個轉折點。
執著者會堅持非要不可,要不到時,玉石俱焚;智者會說:「天涯何處無芳草。」放下,去尋找別的機會。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想辦法讓他的思考富有彈性。聰明人懂得把握機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出手,智者卻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手,捨比取是更大的智慧。
童年期的安全感,決定以後遭遇挫折時的反彈力。正向的人生觀與生活的彈性,才是父母不用花錢、又能讓孩子受用一生的最好禮物。
【書籍資訊】
《自主學習,決定未來》
出版日期:20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