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主動積極的去思考與應對鋪天蓋地而來的真假訊息,方能在超社交化的世界裡,享有自由與主導權

圖片來源:Burst 文/賴虹伶,天下文化編輯
現在的你,是否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親友在臉書上張貼的動態文章、在IG上發布的美食與美景照片,還有工作夥伴或交往對象傳來的訊息?這些在社群媒體上流布的訊息,24小時不間斷的傳遞到我們一直開機的手機中,在在牽制我們的情緒、思考與行為舉止,促使我們走向「超社交化」的世界。
MIT頂尖科學家思南.艾瑞爾將這些全面影響我們的社群媒體,想像成一部巨大的「宣傳機器」,而處在這部宣傳機器裡的我們,需要思考許多近憂與遠慮。
前者諸如社群媒體激化同溫層效應與從眾效應,使我們更容易受到政客與商人的操弄,陷民主與經濟於危難之中;後者則包括:當我們透過社群媒體,傾向與我們更相似的人交往與婚配,長遠下來,是否可能影響人類的演化,使人類趨於同質而減少多樣性?
然而,艾瑞爾不僅關心社群媒體帶來的危險,他也深切的提醒我們,這部宣傳機器最初的設計目的,是要連結彼此,發揮正向的力量。例如地球上某個地方發生天災時,人們可以透過臉書的互報平安消息,或是協助展開救援行動。近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社群媒體也在其中發揮力量,不僅幫助疫情調查,也使在線下世界隔離中的人們,得以在線上交流、給予彼此社會支持與精神安慰。
如何避免宣傳機器帶來的危險,同時猶能發揚正面的希望?艾瑞爾認為,我們必須先徹底探索與了解這部宣傳機器的運作。他利用長期與臉書、推特等社交科技公司合作所取得的數據資料,從經濟學、腦神經科學、新聞傳播學、行銷學、社會學的角度,全方位解析這部宣傳機器,讓我們得以找出因應之道。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時時警醒自己,主動積極的去思考與應對鋪天蓋地而來的真假訊息,如此方能在超社交化的世界裡,重新享有自由與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