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緩緩走上臺冷眼掃視全班, 明明做錯事的是他們, 我看見的他們眼中似乎沒有悔意, 只有師生之間隔著彷彿海洋般巨大的鴻溝, 永遠無法企及的絕望。 那是一種,我怎麼努力都觸及不到他們內心的荒涼感, 這跟自己步出師專校門時, 信誓旦旦想要成為最受歡迎老師的宏願, 落差真的太大......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我開始當老師時,有個至今難忘的「落跑」事件。
第一次自然課要到戶外量竿影,我在教室內手忙腳亂,一邊拿備課用書、器材,還有教師手冊,腦中想著待會兒的觀察步驟、注意事項等等。兩手拿著教材的我,還在煩惱怎麼教才會順暢,一走出教室外,看學生不但沒整好隊伍,還嘻嘻哈哈跑來跑去,內心不禁萬分惱怒。更可惡的是,幾名學生竟笑哈哈的朝著我問:「老師,你沒有發現我們人數變少了嗎?」
人數變少?我心頭一驚,怎麼回事?轉頭看,原來還有四個學生在教室內玩躲貓貓,完全不把自然課當回事。突然間,壓抑很久的情緒爆發了,覺得自己很不值,一個人從高雄美濃到異鄉彰化獨居生活,還教到這麼爛的班級。
當時腦中就像跑馬燈一樣,閃過我剛到這所小學時,教務主任堆著笑臉說:「溫老師,我們把全校最好的班級留給你了,學生就拜託你多照顧。」原來,我上當了!我還感恩戴德學校把最乖、最好的班級留給初任老師,其實這個班根本就是沒人敢要!
怒不可遏的我失去理智,再也顧不得昨天才信誓旦旦,要把學生當朋友,要實施愛的教育,要跟傳統老師不一樣……,言猶在耳,此時卻站上黑板凹槽,把藏在黑板上方的棍子拿了下來,還很氣自己:「搞什麼?早知道這是一群不受教的孩子,何苦把棍子放在這麼高的地方?」
我氣沖沖怒吼:「怎麼可以不排隊,還躲貓貓捉弄老師?」先把這四個學生抓過來打了一頓,再往教室外喊著:「不去外面上課了,統統給我進教室!」
那是32年前的我,21歲的大菜鳥。全班回教室後,我狠狠撂下一句話:
「我不想教了,才不要教你們這種爛班級!」接著丟下全班錯愕的學生,頭也不回的跑出教室。
落跑後,六神無主的我也不曉得該怎麼辦。只能跑到一樓,同學年同事知道我受委曲,讓我先在她教室冷靜一下。
約莫十分鐘後,內心開始惴惴不安,只好返回教室。一腳踏進教室,我不敢相信眼前所見,當下腦袋五雷轟頂:「學生統統不見了!」剩下兩個慢動作的背著書包正準備往外走,我連忙攔下問:「其他人呢?都跑去哪裡了?」這孩子哭喪著臉回答:「同學說老師不要我們了,要回家找爸爸媽媽!」
不知如何收拾殘局的我,趕緊往外衝去,腦海中浮現學校外省道上車輛飛快的畫面:「萬一學生跑上馬路,被不長眼的卡車輾過……」,毛骨悚然不敢再往下想,只能祈求上天保佑,一邊恨恨的罵自己腦殘又無能。
感謝老天,更感恩這間學校的學生及同事們,讓我初任教師時上演的這齣菜鳥老師落跑事件,有了翻轉與修正的機會。
留在教室的學生抽抽噎噎的告訴我,其他同學已經往校門口走去,我趕緊下樓衝到中庭,老天保佑,我看見了沒課的主任及同事,大聲喝斥背著書包往校門移動的學生,並命令他們趕緊回教室。
我像一隻鬥敗的公雞,也跟著學生回二樓教室。此時,一手幫我安排擔任這班導師的教務主任,年紀幾乎足以當我媽媽了,經驗豐富的她在走廊拍拍我的肩膀,我使了個眼色,要我先到隔壁的輔導室休息,她會好好修理這些調皮的學生。
穿過輔導室與我教室的這堵牆,主任夾雜著臺語教訓學生的聲音隱約傳來,驚魂甫定的我,慢慢將驚恐不已的心給平緩了下來,內心暗自感恩學生沒真的走出校門。此刻,牆的這一頭的我,搖身一變,彷彿又回到那個躲在山腳下蜷縮哭泣無助的小女孩。
不同的是,主任沒有責備,學生現在平安無事,這結局與過去所有的「落跑」劇情,好像有些不一樣了。
「來,你們一起跟老師道歉!」沒多久,主任領著幾個皮蛋進來輔導室。
「老師,對不起!」學生異口同聲。
「阿ㄨˋ呀!ㄍㄧㄣ緊共!」〈還有呀!快說!〉主任一口道地的鹿港腔臺語。
「主任,阿屋蝦米,挖袂ㄍㄧ呀!」〈還有什麼,我忘記了呀!〉學生也操起了臺語回答。
忘記最終怎麼收尾,反正就是傳統道歉戲碼,其實學生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嘻皮笑臉的敷衍著,而我只能尷尬的陪笑,心想明明是我的學生,我卻像個外人,還讓主任在旁邊不斷指點如何道歉,學生又不太配合,為了要給我一個交代,讓我有臺階可下,師生雞同鴨講,真的是難為主任了。
其實,錯並不在學生,也不在學校的安排不當。對我而言,這一次的「落跑事件」 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啊!每一次遇到危險時,到底該選擇戰鬥還是逃跑;在工作上遇到困難的任務,選擇解決問題,還是拖延?關鍵不是外在行為的愚蠢荒謬,而是傷痕累累卻未曾修復的內在。如果未能從自責中爬起來,就只能在幻想、退避的迴圈中持續打轉難以脫身。
我最大的難題是從不知道該直面內心真實的愛與恐懼,唯有改變思維方式,好好與「逃離」對話,才能獲得新的經驗,迎來真正的改變。
➢【書籍資訊】《成為溫美玉》
➢【延伸閱讀】
該不該插手學生的家務事?《成為溫美玉》的第一堂社會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