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定位遊戲」透過讓孩子聚焦於某個對象、覺察到自己分心了,以及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對象上,來強孩子運用注意力的能力。
圖片來源:Pixabay
目前關於孩童與青少年的研究還不多,但已經發表的研究顯示,正念靜心訓練也有助於激發執行功能。一項最早的研究是由「內在小孩」(Inner Kids)計畫發表。該研究計畫由斯莫利博士主持,刊登在《應用學校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AppliedSchool Psychology)在,隨機挑選六十四位在教室情境的二年級與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蓋拉(Brian Galla) 博士與布雷克(David Black) 博士在《正念教育手冊》
(Handbook of Mindfulness and Education)寫道(我也貢獻本段部分內容):相較於對照組,接受「內在小孩」訓練的孩子,自我調整能力有顯著提升。家長也觀察到孩子的變化,這表示孩子自我調節力的提升會擴散到學校以外的情境。
根據老師與家長的報告,初期自我調節能力較低的孩子,在接受「內在小孩」訓練後,主動從事活動、在不同活動間轉移,以及留意自己活動表現的能力,皆有長足進步。有趣的是,這三方面能力的提升,類似正念訓練時練習的能力,包括把注意力集中於身體感官覺知(主動性)、長時間保持專注(留意),以及在注意力游離後,重新拉回到感官覺知上(轉移)。本研究的結果雖然只在初步階段,但仍提供了有趣的證據,證明正念訓練對於自我調整力相對較弱的孩子特別有幫助。
「定位遊戲」透過讓孩子聚焦於某個對象、覺察到自己分心了,以及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對象上,來強孩子運用注意力的能力。父母帶領時,很自然的會使用定位、專心與分心等字眼。
因此,家長最好在練習之前,先定義這些詞彙,可以說:「定位點是你集中注意力的對象,就在你四周。當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定位點上,就是專心。當注意力飄走了,就是分心。」
「丟掉猴子」是很有用的視覺示範練習,教導孩子在玩定位遊戲時,思緒、情緒與種種感覺要是浮現腦海,該怎麼辦。這也是很好用的團體帶領工具,用在反思式練習結束後的討論時間,為討論注入幽默感,變得更好玩。
利用「猴子桶」(Barrel ofMonkeys,一種玩具,桶子裝滿塑膠猴子,猴子的左右手可互相連結,形成一串,曾在動畫「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出現)玩具當作道具,用好玩的方式將猴子比喻成把孩子注意力奪走的念頭。
幫助孩子發現自己分心了|「丟掉猴子」練習
將彩色塑膠猴子玩具做成一串猴子鍊,示範如何察覺念頭的出現,並任其自由離開。
生活能力:聚焦力、洞察力
適合年齡:年幼、較大的孩子
練習步驟:
1.(表達重點:有時你沒辦法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上,而是想著過去發生的事,或是將來可能發生的事。你可以舉出例子嗎?)
2.每一隻猴子代表一個搶走我們注意力的念頭、情緒或感覺(帶領者拿起一隻猴子,並舉出曾經分心的例子)。
3.現在換你們告訴我一個例子。每想到一件分心的事,我就加一隻猴子到這條鍊子裡(讓孩子提供三到四個例子,每得到一個例子,就加一隻猴子到猴子鍊裡)。
4. 我們可以把所有猴子都丟掉,對不對?不需要一切讓人分心的念頭和情緒,就把猴子全丟掉吧(把猴子丟回桶子)。
5.再玩一次。你能想到更多例子嗎?
【書籍資訊】
《孩子的簡單正念》
出版日期: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