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受苦是一種特權,能促使我們開始思索最重要的事,並擺脫短視的自滿。

圖片來源:unsplash
不憂慮也不壓抑痛苦
以下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正說明了抓得太緊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痛苦。
獵人設下捕捉猴子的陷阱:他在竹籠裡放了一根香蕉,竹條之間的寬度,恰好以讓猴子把攤平的手掌伸進去,然而猴子的手一旦拿了香蕉,就會被卡在籠子裡。
一隻猴子撞見了陷阱,把手伸進籠子,抓住了香蕉。猴子不願鬆手,於是被陷阱困住了。其實只要鬆手,就可以重獲自由,但猴子深信自己需要這根香蕉,於是打死不放手。
這隻猴子被人生常見的陷阱困住了,追求牠認為可以讓自己快樂的事 (吃香蕉),同時逃避牠認為會讓自己不快樂的事(失去香蕉)。故事的教訓是要我們放下香蕉嗎?有時候是,但並非必然如此。假如被陷阱困住了,放下香蕉所比喻的那個東西絕對是獲得解脫的方法,然而,香蕉所比喻的那個東西與我們所受的苦之間的因果關係,通常比上述故事所描述的更幽微。
對於痛苦,比較有技巧的回應方法是任它來去,不去理會。然而,一般人更常有的反應卻是另外兩種:假裝痛苦不存在,或是從每個角度細想關於痛苦的一切。這兩種反應的問題在於:當我們假裝痛苦不存在,或是一再反覆憂慮,內心的不安可能會愈來愈強烈。
只要我們懂得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痛苦,並選擇去體驗,而非刻意掩蓋或分析,就能擺脫慣用的思維模式。腦子裡的活動沉澱下來後,就能看清自己內心與周遭發生的事,並且不再那麼輕易做出不假思索的反應。這種看待身心痛苦的方法與一般人的反應不同,需要多花一點時間釐清與執行。
我們一生中必須經歷無數痛苦,即使最資深的禪修者也不例外。所幸,痛苦可以帶來重要的洞見。散文與小說家艾爾(Pico Iyer)透過《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觀點版,思索受苦的價值:所有智者都告訴我們,受苦帶來明澈與啟發;對佛陀來說,受苦是人生的第一原則,只要一部分的痛苦源自我們的執著(太在意自己),痛苦的解藥就在我們心中。
因此我們受苦,有時可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所導致的結果,也可能是原因。我曾在日本遇見一位九十多歲的禪宗畫家,他告訴我,受苦是一種特權,能促使我們開始思索最重要的事,並擺脫短視的自滿;他說,在他小時候,那時的人認為你應該花錢吃苦頭,證明受苦是一種隱藏的祝福。
而當我們能夠坦然接受「壞事也會發生在好人身上」,就明白了正念的苦諦「受苦是人生的一部分」。種種反思通常跟隨受苦而來,幫助我們將周遭發生的一切看得更清楚,也就不會把瑣碎的煩惱看得太重。
艾爾點出,把自己看得太重是人類受苦的因與果,當一切順利時,人們自然而然變得只關心自己。然而,當人生不順遂時,思索互相依賴、凡事皆會改變、看清事實、接納與保有開放的心等主題,會鼓勵我們後退一步,並看見因果關係與條件的巨大網絡,形成了我們受苦的全貌(換句話說,意識到因果主題)。
拓展眼界之後,只關心自己的心態,與影響層面更廣大的議題相較之下,往往顯得渺小而微不足道。當我們找到使受苦變得比較可以承受的人地事物,就會對逆境帶來的意義心生感恩,即使正在受苦,也會比較容易以感恩之心與善意看待他人。感恩與善意正是形成富含智慧與慈悲心的世界觀的另兩個重要主題。
【書籍資訊】
《孩子的簡單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