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查理.蒙格!用50個金句看懂窮查理99年的人生智慧|《蒙格之道》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愛瑞克分享,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世界上的人生百態,有如電影般一幕幕上演。年輕時的我,曾自以為是主角,世界是舞台,而上帝是導演兼編劇。進入人生下半場,才漸漸發覺,每個人就是導演兼編劇,因為到最後,終究不會有別人來為我們的人生負責,謝幕之後萬籟俱寂,只有自己面對自己...
第8個習慣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而這重要的一環同時也建立於作者在《與成功有約》的7大習慣的基礎上,先了解這七大習慣,將使我能成為一個平衡而有影響力的人。
圖片來源:pexels
《與成功有約》的7大習慣能夠教你成為一個平衡、完整而且有影響力的人,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創建一個互補型的團隊。這些都是關於個人品格方面的原則。
以下簡短摘要介紹。
主動積極指的不僅是要採取主動行為,還包括我們應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人類有選擇的自由,但這建立在原則和價值觀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情緒和條件的基礎上。積極主動的人是變革的催化劑,他們選擇不做受害者,也不埋怨其他人。
不論是個人、家庭、團隊或組織,當他們開始對任何或大或小、與自己或他人有關的計畫勾勒願景時,就已經在塑造自己的未來了。他們不會沒有目標的一天過一天,他們認同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原則、關係和目標,並且始終堅持。
要事第一指的是按照重要順序排列自己的任務,並且堅持先做最重要的事。不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你的生活重點和行為動力應該依據你最重視的原則,而不是看似最緊迫的任務和壓力。
雙贏思維尋求的是所有關係中的互惠和相互尊重。這種思維的基礎是充足的機會,而不是匱乏和對抗競爭。這種思維方式與自私自利型(我贏你輸)和殉道型(我輸你贏)的方式都不一樣,因為它思考的中心是「我們」,而不僅是「我」。
當我們傾聽且試圖理解他人,而不是想回答問題的時候,我們與別人就開始一種真正的交流。這樣做,你會更自然、更容易得到公開發言的機會和被他人理解的機會。了解別人需要經過深思熟慮,而想讓別人了解你則需要勇氣。想擁有高效能,關鍵在於能否平衡或調和兩者的關係。
統合綜效是第3種選擇方案,既不是你的方案,也不是我的,而是獨具特色、比任一方的方案更好的第3種選擇。只有在尊重、重視甚至讚揚雙方差異的基礎上,才能做到這一點。它的重點是要解決問題、抓住機會、平衡差異。這是一種富有創造力的合作方式,是1+1=3、等於11、等於111,甚至更多。
不斷更新指的是要在四個基本的生活領域—身體、心智、情感和心靈,不斷提升自己。這個習慣能強化能力,幫我們更順利的完成其他6個習慣。
這7個習慣定義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它們能夠為你建立可信度、道德權威和技術基礎,讓你在職場、家庭、社區和整個社會,建立影響力。它們也是位居4項領導職責之首的「以身作則」的核心。 很多企業都會培養員工形成這些習慣。受過培訓的人發現,如果能得到制度上的支持,這7個習慣在實際工作中很有用處。但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低信任度的文化氛圍、不協調的結構和系統,都無法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支援,使得很多人認為這7個習慣無效。實際上,因為習慣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實踐練習,唯有當人們實踐這7個習慣的時候,才能真正認識並掌握它們。如果有了4項領導職責做為大前提,這7個習慣就能更全面的體現,成為有效培訓計畫的主要內容,而且上升到具有策略性意義的高度。領導者的4項職責能讓這7個習慣成為主流。
The 8th Habit:From Effectiveness to Great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