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第8個習慣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而這重要的一環同時也建立於作者在《與成功有約》的7大習慣的基礎上,先了解這七大習慣,將使我能成為一個平衡而有影響力的人。

圖片來源:pexels
《與成功有約》的7大習慣能夠教你成為一個平衡、完整而且有影響力的人,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創建一個互補型的團隊。這些都是關於個人品格方面的原則。
以下簡短摘要介紹。
主動積極指的不僅是要採取主動行為,還包括我們應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人類有選擇的自由,但這建立在原則和價值觀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情緒和條件的基礎上。積極主動的人是變革的催化劑,他們選擇不做受害者,也不埋怨其他人。
不論是個人、家庭、團隊或組織,當他們開始對任何或大或小、與自己或他人有關的計畫勾勒願景時,就已經在塑造自己的未來了。他們不會沒有目標的一天過一天,他們認同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原則、關係和目標,並且始終堅持。
要事第一指的是按照重要順序排列自己的任務,並且堅持先做最重要的事。不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你的生活重點和行為動力應該依據你最重視的原則,而不是看似最緊迫的任務和壓力。
雙贏思維尋求的是所有關係中的互惠和相互尊重。這種思維的基礎是充足的機會,而不是匱乏和對抗競爭。這種思維方式與自私自利型(我贏你輸)和殉道型(我輸你贏)的方式都不一樣,因為它思考的中心是「我們」,而不僅是「我」。
當我們傾聽且試圖理解他人,而不是想回答問題的時候,我們與別人就開始一種真正的交流。這樣做,你會更自然、更容易得到公開發言的機會和被他人理解的機會。了解別人需要經過深思熟慮,而想讓別人了解你則需要勇氣。想擁有高效能,關鍵在於能否平衡或調和兩者的關係。
統合綜效是第3種選擇方案,既不是你的方案,也不是我的,而是獨具特色、比任一方的方案更好的第3種選擇。只有在尊重、重視甚至讚揚雙方差異的基礎上,才能做到這一點。它的重點是要解決問題、抓住機會、平衡差異。這是一種富有創造力的合作方式,是1+1=3、等於11、等於111,甚至更多。
不斷更新指的是要在四個基本的生活領域—身體、心智、情感和心靈,不斷提升自己。這個習慣能強化能力,幫我們更順利的完成其他6個習慣。
這7個習慣定義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它們能夠為你建立可信度、道德權威和技術基礎,讓你在職場、家庭、社區和整個社會,建立影響力。它們也是位居4項領導職責之首的「以身作則」的核心。 很多企業都會培養員工形成這些習慣。受過培訓的人發現,如果能得到制度上的支持,這7個習慣在實際工作中很有用處。但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低信任度的文化氛圍、不協調的結構和系統,都無法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支援,使得很多人認為這7個習慣無效。實際上,因為習慣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實踐練習,唯有當人們實踐這7個習慣的時候,才能真正認識並掌握它們。如果有了4項領導職責做為大前提,這7個習慣就能更全面的體現,成為有效培訓計畫的主要內容,而且上升到具有策略性意義的高度。領導者的4項職責能讓這7個習慣成為主流。
The 8th Habit:From Effectiveness to Great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