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不論是我們資訊來源、親友連繫,政治選擇、世界觀,甚至是你的「心智」恐怕早就掌握在臉書等社群媒體手中。
圖片來源:pixabay 文/管中祥,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什麼!臉書的演算法又變了?傷腦筋,我才剛想好如何突破的宣傳方法,怎麼又用馬上換新的演算法,這樣我要怎麼推文、行銷啦?!」
這是許多小編的共同心聲,每隔一陣子,臉書的演算法總會變出新花樣,將小編們好不容易想好的社群行銷策略整個打掉,重新思考突圍之道。
不只小編生氣,擁有200多萬粉絲的綜藝天王吳宗憲也對臉書感到不耐。
臉書直播賣商品是憲哥另一項收入,不過,最近他的臉書直播觀看人數卻急速下降,憲哥直批臉書限制他的頻寬,影響收益,他揚言:「將發動飛彈營的藝人、名人們退出臉書,我們可以去微信、TikTok等其他同性質軟體繼續經營,絕對可以反制!」
即使憲哥真的帶隊離開,我猜,臉書在短時間也不會太大的改變,畢竟是許多人很難脫離臉書等社群媒體生活,不論是我們資訊來源、親友連繫,政治選擇、世界觀,甚至是你的「心智」恐怕早就掌握在臉書等社群媒體手中。
演算法,這個電腦科學的概念,聽起來十分中立理性,但其實充滿著人為操控。
就如同法蘭克林.富爾在《被壟斷的心智》這本書所說的:「演算法是一個系統,有如配管工程或軍事指揮系統,它需要方法、計算及創造力,來讓一個系統發揮適當的功能。」
他同時也說:「一個系統是人為設計的結果而非數學原理,演算法源頭無疑似是人,但我們不會將人類會犯錯的特性與它聯想在一起。」
當我們走進臉書,我們便走進他精心策劃的系統,會交到那些朋友?跟什麼人重逢?接觸什麼廣告?有那些同好?聊那些話題?票投給誰?
臉書不但牽引你的思維,還幫你安排到位,總是讓你安心地活在同溫層中。
即使有時你想脫離,但卻耐不住心理孤寂與資訊焦慮,沒多久就會再次返回臉書懷抱。
這些費盡心機的設計,其實是不可不慎的魔鬼交易,隨著你打卡拍照、聊天廢文、生日祝賀、消費購物、網頁蒐尋、戀人絮語,一點一滴留下的種種生活軌跡,早就靜靜悄悄地成了臉書分析你日常生活的大數據。
不過,你別真的以為脫離臉書就會沒事,即使臉書有天消失,假裝中立理性的「演算法」,一樣在不同控制者的手中持續壟斷你的心智,例如,你已很習慣的蒐尋引擎—谷歌,早就扮演起這樣的角色。
除非你斷決不必要依賴,或者小心翼翼地保護你的隱私,盡可能別讓這些資訊科技掌管你的秘密。
《被壟斷的心智》分析了臉書、谷歌、蘋果、亞馬遜等影網路公司如何支配我們的日常生活,其背後經濟勢力,如何結合資訊科技不知不覺地影響了人們的一言一行;這些壟斷式的集團又如何藉由技術篩選與知識過濾,決定了一個人的思考,並且左右了國家的命運。
這些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在我們生活中真真切切的事實,當我們心甘情願、毫無警覺地把選擇權利交給這些資訊技術,也會逐漸習慣地依賴他們幫我們所作的各樣安排。
別忘了,即使看起來再怎麼中立的技術,都存在各式各樣的意識型態,特別是隱藏在後頭的政商力量,我們不得不防。
【書籍資訊】
《被壟斷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