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你知道我們與惡、與善的距離,各有多遠?你是你想像中的樣子嗎?你是別人眼中的樣子嗎?你知道自己帶有幾種人性?

圖片來源:pixabay
文/林榮崧,《十種人性》編輯
公視高水準製播的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引發久違的本土劇收視熱潮和廣大迴響,也帶給我們深刻的省思:或許我們與惡的距離,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般遙遠。
但是,人性是很複雜的。你知道我們與惡、與善的距離,各有多遠?你是你想像中的樣子嗎?你是別人眼中的樣子嗎?你知道自己帶有幾種人性?
英國御用大律師狄諤斯寫的這本《十種人性》巨著,將向你介紹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的十種典型人性。這十種典型人性塑造了你生活中所有最重要的決定,可是你幾乎不知道這十種典型人性如何操縱你,又是如何進入你的頭腦和心靈。
我們寧願相信,世上有些壞事是自己永遠不想做、不會做、不屑做的;我們想要相信,世上有些好事是自己當然願意做、會去做、樂於做的。但是我們怎麼能夠如此肯定?當我們面臨最艱難的人性考驗時,你真正展現出來的會是哪一種人性?
狄諤斯是知名人權律師、英國皇家法院兼職法官、劍橋大學獲獎學者,也是犯罪小說作家。他從「槍口下該救女兒、還是救其他24個學童」的模擬情境開始,探討人在關鍵時刻可能如何為善或為惡。然後,狄諤斯從英國法庭出發,走過歐、非、亞、美四大洲,探索人類善惡經驗的最前沿,發掘那些形塑我們想法和行動的力量。狄諤斯以小說家的筆法,穿插描述了許多攸關人權的現代故事和歷史軼事、以及著名大學的心理學實驗,檢視了人類所能為的最優和最劣,還要問為什麼。狄諤斯以擬人化的字眼,描述這十種典型人性為:護親者、感痛者、放逐者、制懼者、注視者、攻擊者、結夥者、養育者、求愛者、搭救者。
《十種人性》相當於暢銷書《正義:一場思辯之旅》和《罪行》系列故事的認知科學版,融合了社會心理學、神經科學、演化學的研究成果,試圖解答三個謎題: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做出那些事?我們究竟有什麼選擇?
《十種人性》將挑戰和映射出隱藏在我們心靈底層的自己,提供一種全新的理解,讓我們認識真正的自我,讓我們在「面對死亡之必然,如何為生命賦予意義和價值」。
【書籍資訊】
《十種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