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健康是權利而保健是義務,防疫工作自然是人人有責。了解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有助於體會防疫保健的己任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吳育燐,天下文化資深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H1N1流感病毒感染了五億人,因病致死的人數約有五千萬人,比戰爭死亡的還多,更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場流行病,使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
現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進入了備戰狀態,人們被迫改變許多生活習慣,出門要戴上口罩,回家則要立刻洗手,更有許多行業因此受到衝擊。其實,人類的發展跟流行病息息相關,人類的擴張史也是病菌的蔓延史。
歷史學家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是「世界史」研究的先驅,他的經典著作之一《瘟疫與人》,訴說人類與病菌之間永不停歇的戰爭。他利用簡單的免疫學和地理學,告訴我們人類怎麼染上這些傳染病,以及它們怎麼回過頭影響人類的風俗、信仰,乃至國家版圖的消長。
病菌很早之前就存於地球,寄生在各式各樣的動植物上,當人類開始開疆闢土,接觸到這些動植物時,它們的寄生目標就從原先的宿主,轉向了我們。我們的免疫系統面對這些陌生的敵人,不一定能適當的回擊,因此生病,更由於群聚生活的習性,導致疾病大流行,死者數以萬計。
早先科技尚不發達,面對這樣的災難,人類只感到恐懼,以為這是天罰、是神明發怒。西班牙在十五世紀至十七世紀征服美洲時,便是靠著原住民對外來病菌缺乏免疫力的優勢,拿下許多領地,更讓原住民背棄傳統信仰,轉向基督宗教。
一直到了近代,醫療技術高速進展,人類才稍能吹響反攻的號角,以科學手段治療這些傳染病,甚至加以根除。但是,不穩定的病毒一次次改頭換面,讓我們防不勝防。
透過本書,我們能了解到現在的社會已是世界地球村,身為其中的一分子,每個人都必須把自己看作防疫人員,提高免疫力、維護良好衛生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阻止瘟疫再臨。
正如副總統陳建仁所說:「健康的社會來自於健康的個人,每一個人都是傳染病流行網上的一個節點。愈多人擁有來自自然感染或預防接種的免疫力,社會暴發傳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就愈低。既然健康是權利而保健是義務,防疫工作自然是人人有責。了解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有助於體會防疫保健的己任。」
【書籍資訊】
《瘟疫與人》
出版日期: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