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我心裡十分清楚,我救不了每個瀕死的孩童,也沒辦法插手管每件受虐的案子。然而,一旦我釐清自己最想要付出的是什麼,與此意圖不符的事就會自動消失。
圖片來源:Unsplash
不確定的感覺是我的靈魂在對我耳語
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捫心自問: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以及,我的靈性告訴我從哪裡著手最好?
我的答案最終引領我邁向熱心服務女性與女孩之路。我深深了解身為女性,長期在受虐或貧困潦倒中掙扎,是什麼樣的感覺,而且,我也相信教育是通往自由的大門,我開始意識到為了更有效率,我必須一心一意,把所有的時間、注意力、資源和同理心都投注在提升一整個世代的勇敢女性身上,幫助她們自己作主,明白自己的力量所在。我心裡十分清楚,我救不了每個瀕死的孩童,也沒辦法插手管每件受虐的案子。沒有人做得到。然而,一旦我釐清自己最想要付出的是什麼,與此意圖不符的事就會自動消失。
那些年來的專注力學習,教會我很重要的一課:放掉外在壓力與分心事物,轉而回歸到內在直覺─留意是否出現什麼跡象在告訴你,停下來,有點不對勁,請暫停動作,做些調整。
對我來說,心存疑慮,就代表「不要」。不要採取行動,不要貿然回答,不要倉促往前衝。當我不太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或者發現自己是應他人要求做一件沒啥感覺、毫無熱情的事,我就會把這些當成警訊─先按兵不動,直到直覺指示我可以開始行動。
我相信那種不確定的感覺是我的靈魂在對我耳語,告訴我:我的心意不定。我無法做決定。此時此地有哪裡失去平衡了。我把這當成一種提示,指點我在做決定之前必須重新回歸自己的中心。上天推動我踏上最好的道路時,可從來不會丟給我一句「可能」「我應該這麼做嗎」,或是「也許」這種話。每次上天告訴我應該往前邁進時,我總是很有把握─因為我整個心裡都迴盪著「我願意」的回音。
請守護你自己的時間,這是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