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不把一切都視為理所當然,質疑每件事情,即使上司很篤定,仍應保持懷疑,但有時要把懷疑藏在心裡,等時機恰當才提出。
圖片來源:pixabay
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在教科書中找到答案。事實上,大半時候,你必須自己想辦法。我該不該接受這份工作,娶這個女孩,或是移居國外?
這些都是極重要的問題,但沒有顯而易見的答案,也沒有任何教科書或專家能告訴我該怎麼辦。儘管如此,仍然有愛管閒事的人試圖影響我的決定。
後來,我在工作上又面臨其他問題,例如:這個人值不值得信賴?這個價錢合理嗎?這個想法在道德上是否正當?
年紀愈長,碰到的問題就愈大:怎麼樣才算是美好人生?這一切究竟有何意義?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
哲學家一直為這些問題爭辯不休,也始終未達共識,因為答案終究繫於我們自己,要看我們的優先順序、處境,以及有多大意願承擔風險,決定自己的未來。
早年的教育並沒有教我如何處理這類「開放性」問題。即使曾經探討過,也把它當成「封閉式」問題來處理,老師或其他權威在心裡已經有正確答案。
當時我眼中的世界充滿各種戒律和規定,違規的話,會帶來可怕的後果。有些規矩著實愚蠢可笑。
例如,我們學校准許高年級生以順時針方向繞著中央草坪走,其他人則只能以逆時針方向走,而且只有老師可以穿越草坪。
這項規定毫無道理,只不過讓低年級生感到低人一等。等升上高年級時,為了炫耀新地位,我們會頻繁的繞著那可憐的草坪走。
往後的日子,等到我進入組織中工作,各式餐廳和交誼廳取代了中央草坪,仍然有某些員工比其他員工更資深、更高階,我認為這是明目張膽的不平等。
現在已經看不到這類制度了。這類制度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強調權威。掌權的高層藉此告訴其他人,哪些才是正確且必要的事情,並在下屬未乖乖遵從時加以糾正。
如果人生就是如此,那麼我不認為我會享受這樣的人生。
【書籍資訊】
《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英國管理大師韓第寫給你的21封信》
出版日期: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