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照顧好每個孩子的唯一?
文/陳長文
2014年為台灣翻轉教育元年;民間多年耕耘成果初現,政府「實驗教育三法」上路,建構創新教育之嶄新制度;未來政府與民間將如何接力?以下幾點觀察,盼提供政府(中央與地方)參考,把握改變契機:
一、數位人權法制化:全球化與數位化匯流,知識流通、利用形式遽變,「數位近用」幾成基本人權,也是確保教育機會平等的必要條件。馬總統宣示讓網路「速度更快、品質更好、價格更低」;但偏鄉(交通不便、數位學習不利)教育頻寬基礎建設明顯不足,亟需NCC、交通部、教育部的協調與電信業者(尤其中華電信)發揮企業社會責任共同促成。
二、師資考訓多元化:目前「都市充滿流浪教師(無意投入偏鄉),偏鄉苦無正式老師(不具制式教師資格)」的失衡現象,應可借鏡美國,短期內適度認可民間多元師資培用模式,讓具有教學熱忱教師「正式」投入偏鄉教育;中長程則在現行考訓制度中引入民間課程設計,嘗試篩選具有熱情者,從體質改變現行制度;期盼各教育主管機關放寬行政裁量空間,或盡速著手修法。
三、數據透明與資源分享:多元價值社會中,忽略任何一種價值都是危險的。企業戰略、政府政策都需要研究數據來檢討、研發,肯定張善政副院長力推「開放政府數據」,教育當為重點,更應盡速公布教育「健檢」指標,教育成效數據應該透明化、建立分享平台,讓政府與民間共尋改善。
四、資源實質平等:把資源交給需要幫助的人,才是平等權的真正內涵。教育程度決定國力強弱,2008年Nature雜誌The Mental Wealth of Nations〈心智國富論〉文章指出,成長過程中與「向下拉力」抗衡的「向上提升力」幾乎都發生在孩童青少年時期─特別是中學教育(另參考高希均新書《開放台灣》)。多為弱勢孩子投注資源,除了可以大量減少承擔的社會成本,更能提升國家競爭力。
五、盤點教育法規:憲法保障受教權,教科文預算比重亦高,反映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但法規若未與時俱進,保障終成束縛;實驗教育三法是劃時紀的里程碑,但絕非終點站,畢竟多數孩子接受的仍是一般學校教育;兩人權公約施行法要求各級政府重新檢視法規;教育乃民主與人權之基礎,更需要檢視和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