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經濟學者高希均看兩岸,認為自信地開放台灣才有活路。
李怡芸/台北報導
做為經濟學家,同時也是《天下》、《遠見》雜誌創辦人的高希均,過去提倡過「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讀一流書、做一流人」等觀念,面對台灣當前的挑戰──人民的冷漠,他在《開放台灣》一書中強調,只有開放、興利、鬆綁,台灣才有出路。
相較於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敢開放、敢改革」的上海,如今儼然是國際化大都市;台北相對多了小確幸,少了大建設,而高希均不諱言「小確幸有轉折成大不幸的可能」,對兩岸關係的不確定,多數人的沉默和多數知識分子的冷漠,有可能讓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破壞的風景也是人」。要突破小確幸已呈現的不安徵兆,高希均認為台灣要自信地更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