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即便有時候在溝通上大家的意見會不一致,無法達成共識,但只要善加利用每個人的長處,這個團隊還是有可能達成目標。
西遊記團隊
一個團隊裡很多時候會存在著擅長各種姿態的成員。我經常拿《西遊記》來做舉例,強化大家的印象。
如果我們把《西遊記》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四人各自歸類到一種應對姿態,唐三藏很清楚會是擅長運用「超理智」的人。
他動輒要對這幾名弟子曉以大義,告訴他們佛法的道理,更重要的是,經常對孫悟空開示,孫悟空若有不從,更會默唸緊箍咒,讓孫悟空頭上的金箍緊緊卡在頭上,痛不欲生。
孫悟空擅長指責,見到不平之事經常抱怨,尤其是數落豬八戒的功夫更是了得,常常追著他痛罵:「整天好吃懶做,連師父都照顧不好。」
豬八戒自然是喜歡打岔的類型,遇到困難總第一個逃避,當孫悟空百般拚命保護師父到西方取經的同時,豬八戒心思總想著美食、美酒和美女。他有時搞笑,卻難以跟團隊好好專注的溝通。
沙悟淨則是討好的代表,當孫悟空不斷指責豬八戒為何不用心保護師父時,他總會出來打圓場,也願意犧牲自己委屈求全。
你的公司裡是不是也有「西遊記團隊」?
雖說這四種應對姿態對溝通不利,但其實這些也是我們從過去經驗裡學來的求生存姿態。討好的人通常心思細膩,性格傾向優先為他人著想;指責的人善於發號施令,具有領導特質;超理智的人重邏輯思維,凡事講究理論基礎與規則,打理事情時井井有條;打岔的人通常幽默風趣,在團隊裡能化解僵硬氣氛。
即便有時候在溝通上大家的意見會不一致,無法達成共識,但只要善加利用每個人的長處,這個團隊還是有可能達成目標。
如果你自己先被情緒主宰了身體,溝通就會窒礙難行。我們可以在每個當下先覺察自己是否因外在刺激而情緒波動,利用第二章SAGE的步驟先靠近自己,接著利用對話找到團隊成員的優點,比如孫悟空是能指揮團隊的領袖、唐三藏博學多聞且邏輯性強、沙悟淨則是細心體貼,而豬八戒總是可以化解緊繃的氣氛。這樣的團隊每個成員各有所長,只要懂得截長補短,就是一個無敵團隊。
我們不用要求他人先改變應對姿態,只要自己多點覺察,把自己多拉回當下,你就可能成為驅動齒輪的動力。
➢【書籍資訊】《冰山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