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超人氣講師李海峰及9位實戰故事高手,透過自身經驗精煉出3步驟、24公式的故事框架,要寫出好故事,他說:「首先,找到故事;二,講出故事;三,昇華故事。」每個故事或長或短、或平淡或精彩,都擁有啟迪自己和他人的力量。
圖片來源:Pexels
——人氣講師、人力資源專家、大型影響力社群DISC聯合創始人,李海峰
要把大象放入冰箱,有三個步驟:一,打開冰箱;二,把大象放進去;三,關上冰箱。
要寫出「自己的故事」,有三個步驟:一,閱讀、輸入;二,套用公式、勤做練習;三,提筆開始寫作。
要寫好「自己的故事」,有三個步驟:一,找到故事;二,講出故事;三,昇華故事。
我對於你看完這本書就能寫出、寫好「自己的故事」有著無比自信,因為我們找到一群能寫出好故事的人,並一起完成了這本書。
我找到他們,猶如這本書遇到你。
他們把故事寫好,把經驗提煉成公式,加上精心設計的故事寫作練習題目,透過內部、外部反覆修潤,最終成書,這個結果讓他們成就感滿滿。
你因為想寫出、寫好「自己的故事」,翻開這本書,我有信心你讀完書後會為自己鼓掌。
而對於我來說,要做的事情是讓本書的作者們帶著價值感和使命感去寫作,並透過本書,把這些價值和使命傳遞給翻開書的你。
為了鼓舞他們,我講過兩個我家小朋友的故事。
--
我和太太育有一對龍鳳胎,哥哥叫希希,妹妹叫郡郡。
希希在學鋼琴,老師對他很好,不僅經常帶他練師徒四手聯彈,還會變魔術逗他玩。有時太太會開玩笑,說他們像父子。
有一次,老師表演魔術後,把一副撲克牌送給希希。我回家看到牌,雖然不知道怎麼變魔術,但想了想,設計了一個小遊戲,希望讓五歲的希希開心。
我讓希希隨手抽一張牌,先給我看,再透過回答我的問題,「猜」出那張牌的花色和數字。
比如,他抽到紅桃十,我會問:「你希望它是紅色還是黑色?」如果他說「紅色」,我就繼續問:「比九大一點點的數字是什麼?」如果他說「黑色」,我就問:「除了黑色,還有什麼顏色?」以此類推,確保最後希希能說出正確的花色和數字。
每次他說出正確答案後,我都會大聲說:「你真厲害!」這個遊戲我們父子倆玩得很開心。
第二天早上,我發現希希在帶妹妹玩這個遊戲。每次引導郡郡回答出正確答案後,希希都會豎起大拇指對她說:「你真厲害!」而郡郡也會一臉得意的大聲回應:「我真厲害!」
我在一旁開心看著他們玩耍,沒想到,希希突然轉身,對我豎起大拇指,大聲說了一句:「讓別人厲害的人最厲害!」
--
我想,聽完希希的故事,很多人就能理解,為什麼本書的這些作者們在自己寫的故事被很多人肯定後,願意用更多力氣寫好這本書。
我們不滿足於身邊人說我們寫得好,我們想幫助看這本書的你也寫得好!
接下來,我要分享的是女兒郡郡的故事。
我們家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旅行途中,無論寺廟、道觀或教堂,都會帶小朋友進去。
有一次,我們進入一座寺廟,郡郡聽到身邊的人說要拜一拜菩薩,就好奇的問:「菩薩是誰?」
太太想了想,回答道:「菩薩是幫助別人完成心願的人。」
後來,郡郡跟著我們,一起對著寺廟裡的菩薩許願。我們很好奇,問郡郡許了什麼願望。
郡郡回道:「我的願望是希望所有菩薩身體健康。」
我想成為被女兒祝福的人。
我們都是特別平凡的人。
--
讀完本書,整個編輯團隊的一致感想是,這本書中的故事給人很強的臨場感和共鳴。從小到大,我們讀的故事、聽的故事,多是名人軼聞、奇人軼事,這本書則不同,在其中,你看到的更多是家長裡短、生活瑣事。
這本書,能幫助你寫出自己的故事、寫好自己的故事,並讓你清楚知道,每個故事或長或短,或驚喜或平淡,都能啟迪別人和自己,對人生有所助益。
最後,感謝出版簡體版的北京大學出版社和出版繁體版的天下文化,我們在好故事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