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李飛飛認為,AI已經成為眾人的責任,可在我們投身相關研究或討論相關問題之前,有必要顧及人類尊嚴,如此才有辦法引領科技的創新與發展,往正確的道路繼續前行。每個人都需理解AI背後的運作機制,消除對於AI的不必要恐懼,藉此做好準備。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吳育燐,天下文化資深編輯
近年,隨著Midjourney、ChatGPT這類「生成式AI」陸續出現,AI(人工智慧)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我們一方面訝異AI的發展竟如此快速,一方面也做出不少討論,諸如著作權爭議、少數工作可能會被機器取代、機器是否有智慧等等。
美國身為科技龍頭,很早就感受到矽谷為人類帶來的衝擊,社會甚至一度興起科技抵制潮。美國國會曾在2018年舉辦聽證會,以「人工智慧:能力愈大,責任愈大」為題,邀請媒體、官員、專家,一同向公眾說明AI的影響與未來。
李飛飛是當時聽證會的三位證人之一。她獲邀出席,一來因為她以電腦視覺研究帶動演算法的爆發式進步,是當今AI發展的重要先驅;二來則因為她是少數在AI黎明之際,就將視野轉向人類福祉、倡導AI倫理學的學者。她的人生旅途正好與AI的發展交織,所以我們能透過她的視角,窺見AI由低谷反轉的歷史和未來應走的方向。
在《AI科學家李飛飛的視界之旅》中,李飛飛講述她在中國和美國的成長過程、求學經歷和研究生涯。父親自幼不斷激發她的好奇心,母親則幫好奇心指出了方向,兩人為了她的教育舉家移民美國。儘管經濟拮据、語言不通,李飛飛還是堅定完成學業,朝科學之路邁進,爾後更從物理轉向當時處於「寒冬」的AI領域。她的奮鬥促使深度學習演算法得以結合大數據,讓電腦「能看懂」,而且正確率節節上升,甚至超過人類。
李飛飛更把AI結合人文關懷,試圖在醫療場域以AI幫助人類,減少照護死角。在醫療AI的研究過程中,李飛飛需要與醫師、護理師、醫學研究規範打交道,使她愈發覺得AI的發展必須考慮倫理,即使AI年輕到沒有太多制度能去約束,也仍然要考量人性。
以人為本的AI成了李飛飛的使命。她認為,AI已經成為眾人的責任,可在我們投身相關研究或討論相關問題之前,有必要顧及人類尊嚴,如此才有辦法引領科技的創新與發展,往正確的道路繼續前行。
在本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類如何以好奇心推動科技進步,並理解AI背後的運作機制,消除對於AI的不必要恐懼,藉此做好準備。
➢【書籍資訊】《AI科學家李飛飛的視界之旅》
更多李飛飛採訪報導
.李飛飛:AI最難取得的是人類之間的愛,對我來說是最難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