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張輝誠在《從小學思達》的自序中提到,學思達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導者和促進者,而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書中可看見各種實例,小學生在學思達課堂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這不僅增強了小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及全面素養。
張輝誠,學思達創始人
學思達教學法,經過十年努力,已經擴展至各學校不同學齡層,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有老師成功採用,並隨時開放教室,提供出最真實的教學現場,給各界教師、甚至家長前往觀課與交流。
《從小學思達》這本書之珍貴,就在於學思達一開始都只集中在擁有自學能力的國中、高中為主,後來卻有小學老師嘗試將學思達複製到小學教學現場,從高年級(林姿君老師),然後中年級,最後又複製到最難的低年級(黃彩霞老師)。
因為一般認為小一生看不懂字幾乎沒有自學能力,也不具備完整思考與表達能力,不太可能實施學思達,但在學思達小學教師群的努力下,經過多年堅定的實踐、調整與深耕,終於看見小學六個年級的全面成果,看見孩子們的轉變與成長,看見小學生自學、思考、表達能力不斷積累與厚實、多元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時也發現課堂風景的溫暖轉變,親師生深刻連結的三贏成果──這些教老師們(黃彩霞、楊雅芬、宋蕥妘、林恆嘉、張美慧老師)多年實踐學思達的心路歷程、轉變、成長和收獲,都記錄在此書中,非常真誠、非常動人。
《從小學思達》這本書,透過五位學思達小學教老師的真實分享,系統性介紹並深入剖析了學思達教學法在小學運用的各個方面,不僅可以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學思達具體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也讓讀者能夠深刻理解學思達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應用。書中通過大量的小學實例和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靈活運用學思達,使學生能夠在一個互動、合作且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環境中成長。
學思達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導者和促進者,而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書中可看見各種實例,小學生在學思達課堂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這不僅增強了小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及全面素養。
學思達教學法的特色在於其全方位、多角度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全面能力提升與發展。
學思達教學法的五大步驟:自學、思考、討論、表達和統整。這五步驟不僅是教學流程的實施環節,更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多元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關鍵,如自主學習、閱讀理解、獨立思考、團隊合作、和表達能力等,這些能力對於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書中也提供了學思達小學教師群許多具體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幫助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有效運用學思達教學法,實現教育目標。
這些特點都使得學思達教學法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教育需求,每一節課堂都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全面素養。
特別是 AI 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教育領域也迎來了新的變革和挑戰,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從小學就迫切需要快速學會的是:如何站在 AI 的基礎上,善用之、駕馭之,然後又能進行「再創造」。
過去教學強調「記憶」(考試不能看書)與「理解」(著重選擇標準答案),但在 AI 時代,如何準確判讀 AI 生成資訊的真假非對錯、優劣得失,變成當務之急,也就是說培育孩子的「分析、評鑑」能力變成教學重中之重;有了這樣能力,又能在 AI 初始創造的成果上,透過個人「加工與匯入新創意」,以 AI 為基礎,人腦為延伸,結合起來,形成「多次再創造」,然後真正「應用」落實在各領域,加速創新與變革。
學思達教學法持續培育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和討論、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等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恰恰是應對 AI 時代挑戰的關鍵能力。通過學思達教學法,學生可以培養自我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更好地適應、判讀,與辨別快速變化的海量信息環境、更靈活應用所學知識,並且具有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以及再創新思維與再創造的能力,讓學生遊刃有餘地駕馭 AI。
AI 是人類的階梯,不是人類的天花板:學思達老師也是學生的階梯,不是學生的天花板。唯有 AI 成為階梯,人類站上階梯、才能勝過 AI;唯有老師願意成為階梯,學生才有機會登上階梯、勝過老師。這樣我們的未來世代,才能一代勝過一代,不斷超越,不斷成長。
這也是學思達的最大願景,教師對學生有利,就是對台灣有利。教育現場,每一堂課都能釋放出師生最大潛能,發揮出彼此最大價值,這樣,台灣的未來,就會加入一代又一代潛能被釋放、價值被發揮的孩子,能量愈來愈巨大,一起變得愈來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