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謝文憲2025最新力作《極限銷售》從TPASS的成功案例,看見「搭售與綑綁」的五大關鍵,帶你解鎖打造高利潤產品的行銷心法。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張 1200 元的交通月票,能在上市一年內創造出 832 萬人次購買的銷售佳績?
2023 年 7 月,交通部推出了一張名為「TPASS」的交通月票,這張月票整合了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大眾運輸工具:公車、客運、台鐵、捷運、機場捷運、輕軌,甚至連自行車都包括在內。根據公路局統計,截至 2024 年 7 月底,全國累計已有超過 832 萬人次購買,更創下約 6.2 億人次的搭乘紀錄。這個數字代表什麼?它告訴我們,一個好的產品包裝策略,能創造出多麼驚人的市場效應。
表面上看,這不過是把原本就存在的交通工具包裝成月票,但這個簡單的「包裝」背後,其實蘊含了巧妙的行銷智慧。想想看,一張月票如何說服消費者掏出比單程票更多的錢?為什麼要把這麼多種交通工具綁在一起賣?這些看似簡單的決策,背後都暗藏玄機。TPASS 的成功並非偶然,它完美展現了我接下來要和大家分享的「搭售與綑綁五要素」:
1. 提升客單價 → 讓消費者心甘情願一次付出更多。
2. 高階綁高階 → 運用產品組合的加乘效應。
3. 創造新定位 → 重新定義產品價值。
4. 建立相對價格 → 建立有利的價格比較基準。
5. 主副產品搭配 → 讓產品之間相互加值。
透過解析TPASS的成功案例,我們將一步步揭開這些行銷策略的奧祕,看看如何把這些原則運用在你的產品或服務上。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提升客單價。以前大家搭車,都是一趟一趟在算錢:搭捷運要 20 元、公車要 15 元、YouBike 騎超過 30 分鐘又要另外付費,每一次掏錢都要想一下值不值得。但 TPASS 把這些零散的小額消費,直接包裝成一個月 1200 元的套票,徹底改變了消費者的心理,從「要不要搭這一趟」變成「反正買了月票,多搭幾次比較划算」。
第二個是高階綁高階。TPASS 不只包含一般的公車捷運,還特別把一些單價比較高的服務放進來,像是機場捷運、台鐵,甚至中長程客運,這種綑綁方式讓消費者感覺占到便宜。
更厲害的是,它為月票創造了新定位。TPASS 不把自己定位成一張普通的月票,而是包裝成一種環保永續的生活態度、節能減碳的新生活思維,甚至它不只是在賣交通工具的使用權,更是在賣一種「想去哪就去哪」的自由感。
在價格策略上,TPASS 也玩了一手漂亮的「相對價格」牌。「一個月 1200 元」聽起來好像不便宜,但文案換個說法:「平均一天只要 40 元,就能無限搭乘多種大眾運輸。」突然就變得很吸引人,這種相對價格的策略大大降低了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
最後一個關鍵是主副產品的完美搭配。TPASS 把主要的運輸工具(捷運、公車)和輔助性的運具(YouBike)做了很好的搭配。你可以搭捷運通勤,最後一哩路騎 YouBike,如果要去比較遠的地方還能搭客運或台鐵。這種完整的配套不只提高了使用率,更為消費者打造出一個完整的交通解決方案。
回頭來看,TPASS 把原本零散的交通工具服務,透過這五大策略,包裝成一個完整的月票方案。更重要的是,它徹底改變了消費者的思維模式:從斤斤計較每一趟車資,變成規劃怎麼搭車才最划算。
雖然 TPASS 的用意跟一般企業不同,一般企業講求的是提高利潤,而 TPASS 則是推廣公共運輸,但「搭售與綑綁五要素」的商業智慧如出一轍,可以適用在任何產業。關鍵在於,你是否能看見在現有產品中,套入這五要素並重新組合的可能性。
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討這五個要素:提升客單價、高階綁高階、創造新定位、建立相對價格,以及主副產品的搭配策略。真正理解這些原則後,你會發現:銷售的藝術,遠比單純的買賣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