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以簡單的邏輯思維,或許能拼湊出萬能天神的矛盾。
當我在高中時,我對上帝可能是什麼充滿了好奇。上帝絕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慈悲為懷,但祂只幫助那些不能幫助自己的人。那麼上帝會自助嗎?假如祂不自助,則祂應該幫助自己。假如祂確實自助,則祂便不應該幫助自己。
這種矛盾困擾了我良久。我也曾問過,假如上帝無所不能,祂能改變邏輯定律嗎?假如祂能改變邏輯定律,則祂便是人類心智所無法理解、目中無法的存在體。另一方面,假如祂不能改變邏輯定律,祂就不是無所不能。這些選擇令我不滿。
雖然我知道在這個「十幾歲的神學」中有缺點,但它給我的感覺是:如果上帝不服從邏輯定律,則我無法合理思考上帝;或者祂服從邏輯定律,這樣祂又不是令人信服的上帝。這些顧慮令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幾乎茶不思、飯不想。我知道,歌德爾發展了上帝存在的證明(我還沒有看過),他自然知道不少與上帝邏輯觀念有關的邏輯矛盾。
摘自《理性之夢》
數位編輯整理:林柏安,邱千瑜
Photo:Lane Pearman,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