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科學家發現的宇宙階層組織,實際上是按不可見的宇宙規則建造的,人類不可能有如此條理、富想像力而神奇的安排。它必定來自一個外來智慧。
科學家發現的宇宙階層組織,實際上是按不可見的宇宙規則建造的,這個規則就是宇宙密碼,亦即造物主的造物密碼。譬如量子論、相對論、化學組合定律、分子結構定律,及控制蛋白質合成、製成生物的規則等等,都是這套密碼中的幾個例子。發現這密碼的科學家好像在翻譯造物主隱藏的訊息,這些是上帝創造宇宙的訣竅。人類不可能有如此條理、富想像力而神奇的安排。它必定來自一個外來智慧。
那數學又有何關係呢?數學構造中是否也和宇宙一樣,有一個「訊息」隱藏其中?我們能將它視為造物主的成就嗎?畢竟,數學不必完全忠實表現各種物理現象,它只需形式上一致就夠了。然而,不管數學與自然科學間的差異如何明顯,兩個領域的發現過程,並沒有很大的差異。
讓我們想像造物主也有創造邏輯的能力,邏輯使我們可循一定的規則,有系統的處理符號。假如數學中有一個「訊息」,那麼它似乎比物理世界中的訊息更有外來性。實際上,造物主以祂的想像力創造了數學,包括各種不同的數、無限維空間、奇妙的幾何、奇異的代數結構,這些與物理世界都無關。數學的概念目標常彼此相關,交織成一個心靈世界。數學家探究這個陌生世界,檢視它的概念目標,這些目標都是經由簡單公設及定義構造產生的,它似乎是早已設定好的,但有時因為發現的內容如此令人驚奇,以致於視為是外在訊息,而非必然的事。
數學並非無中生有,而是人腦或電腦的產物,這是在現代數學中逐漸強調的特質。有關數學的思考不會存在邏輯空間中,它必須包容在像人腦的物質構造中。物質構造遵守自然律,即宇宙密碼,也許在這個限制下,數學才能產生。而數學與宇宙密碼間的關係,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親密。
宇宙密碼的奇特性質之一,是造物主並沒有留下自己的痕跡,這是一種沒有使者的外來訊息。拿破崙曾問十九世紀的偉大法國數學家及物理學家拉普拉斯,在他的《天體力學》(Celestial Mechanics,行星運動的力學原理,為牛頓力學之集大成)中,上帝扮演什麼角色?他的回答是不需要這種假設。很多現代物理學家,幻想有一個造物主,但他們認為造物主創造宇宙是沒有其他選擇的,亦即宇宙密碼中的訊息是必然如此的。
一些反對這個觀念的科學家,認為上帝或許以不同定律創造其他宇宙,但因為那些定律不允許生命存在,因此在那些宇宙中,無法產生讓其他生命接收的宇宙通訊。生命永遠不可能知道那些宇宙。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的宇宙,而且似乎也找不到任何一種證據,可以證明上帝在創造宇宙時有所選擇。理性主義者如哲學家史賓諾沙(Benedict de Spinoza)堅持另一種觀念,他們認為追尋理性就是追尋上帝──即訊息就是上帝。
摘自《理性之夢》
數位編輯整理:林柏安,陳子揚
Photo:M.Kemal,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