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多懇求、少命令,將關係建立在信任與尊重上,而非階級與政治。
我要從紐約飛往巴黎,班機延誤了,可能會取消,在登機門等待的旅客個個表情無奈。大多數的人沮喪坐著,不時抬頭看看螢幕,嘟囔著:看來是無法離開這裡了!真不敢相信會遇上這種事。
有一對法國夫妻,儘管英語溝通有些困難,還是按捺不住跟登機門的地勤人員大聲爭執。他們明擺著你可知道我們是誰?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我們是不會離開的態度。
我悄悄走近些,想了解是怎麼回事。他們生氣是因為他們有票卻沒有劃位,擔心被趕出這班飛機,而登機門的地勤人員此刻正忙得焦頭爛額,斷然拒絕為他們安排座位。我後來發現這位地勤人員其實可以幫他們解決問題,如果班機能飛,一定會讓他們上飛機,只是就目前狀況而言,根本沒有人有座位,因為班機哪裡也去不了。
語言在轉譯之間流失了一些禮貌與意義。他們聽到的是:你們沒有座位,你們哪裡都不能去。他們當然更加焦慮,卻又束手無策,於是他們的反應就是訴諸權力,更大聲堅持他們確實有座位,只是沒有劃位。他們堅持要求劃位,而地勤人員最好幫他們辦到,但她的直接反應就是:不行!
我們可建議地勤人員如何更有效率的處理這個情況,也可以討論這對法國夫妻的做法,先撇開究竟誰對誰錯、語言障礙等問題,更關鍵的部分,也是我們時時在面對的,那就是權力鬥爭。地勤人員顯然擁有權力,她可以選擇要不要給這對法國夫妻劃位。
有時候,這種權力爭鬥存在部門之間:業務部門想跟行銷部門要資源,但行銷部門不給,於是業務部提高音量,也許還會祭出威脅以加強效果。
有時候,這種爭鬥存在人與人之間:團隊成員希望從另一人那裡要求協助,甚至企圖倚仗自己的權力得到。有時真的管用。
但一般來說,大部分的權力鬥爭都徒勞無功。特別是在你沒有權力時,攫取權力本身就會讓雙方的感受變得很糟,結果如何更是無法預測,仗勢欺人對人際關係向來有極大的間接傷害,應該有更好的方式去得到你想要的,去解除你感覺自己無能為力的情況。
拋開自己有任何權力的錯覺,因為這種感覺會礙事。人在感覺被逼迫時會拒絕做的事,在被懇求且受尊重的前提下,反而願意去做。
我一聽到那個地勤人員說不行!,就走上前,試著協助那對法國夫妻和地勤人員溝通協調。
我會說法語,所以請地勤人員給我一點時間,用法語向那對夫妻解釋目前狀況。接著,我向地勤人員解釋,那對夫妻顯然誤會她說的話了。
等到雙方都冷靜下來,這對法國夫妻道歉並讓地勤人員知道,他們明白飛機延誤對地勤人員而言,肯定有許多狀況要處理。他們也知道她沒有必要此時幫忙劃位,但也解釋了他們十分焦急,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希望能得到協助。短暫交談之後,她給了他們新的登機證,而且上面劃好了座位。
要促使擁有權力的人對你慷慨相助,是有技巧的。
在職場與商場上,我們常常感覺到擁有權力的是別人而非自己。例如無論什麼時候,客戶都可以把他們的業務轉給他人;員工可以換工作;同事可以自己的工作為先。無論我們的處境、身分地位為何,最好可以促使他人對你慷慨相助。
就算是我們付錢給他們,將身邊的人當成是無酬來幫忙你的人會更好,多懇求、少命令,並將關係建立在信任與尊重上,而非階級與政治。
如果發現別人陷入權力傾軋之中,可以考慮介入調停,不是為了選邊,而是彌合嫌隙。有時候只需要短暫中斷他們的爭執,就能將彼此當成自家人,觸及他人內心深處的慷慨精神。當事人爭執過深,往往無法超越自己的立場。由第三方來打斷,可以幫助他們跳脫自己的立場,看到他人的處境。
和有權力支配你的人互動時,不要用命令和威脅的方式去進行權力鬥爭,而是要訴求對方的慷慨大方。恭敬有禮的詢問,對方通常樂意幫助你;相反的,當他們覺得遭受逼迫,就算他們做得到,也通常會拒絕你。
摘自《關鍵4秒》
數位編輯整理:張奕芬,邱千瑜
Photo:Sebastien Wiertz,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