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馬玉山董事長一生以「誠信」貫穿他的為人、處世、立家、交友、以及拓展事業。他早已從營建業的「模範生」,變成「標竿企業」,進而成為備受尊敬的企業領袖。
人生三部曲:童年、軍旅、商界
如果讀者在想:誰是馬玉山先生?看了《築冠以德─馬玉山的奮鬥故事》這本書(天下文化,2015),你就會發現:自己真有些孤陋寡聞,民間有這樣傑出的典範,怎麼沒有留心?
這是一本精彩感人的傳記。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應該是:「誠信」真的是人生最好的座右銘。他一生以「誠信」貫穿他的為人、處世、立家、交友、以及拓展事業。他克服了艱苦的童年,經歷過嚴格的軍旅生涯,接受了轉業與創業的奮鬥。他早已從營建業的「模範生」,變成「標竿企業」,進而成為備受尊敬的企業領袖。
馬玉山1936年出生於山東平度,就立刻被抗日戰爭家破人散的戰亂吞噬。他十四歲隻身隨軍隊來台,再也沒見過家鄉親人。他引用《大江大海》的一句話:「上了船,就是一生。」我要痛苦地補上一句:「打了仗,就是永別。」因此在今年(編按:2015年)五月十日總統府前廣場上慶祝母親節與佛誕節時,面對多位在場的政治領袖,我突然講出:「送給母親最好的禮物就是和平。」我欣賞美國的民主開放,但不能原諒它參與越南、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戰爭,所帶來的家破人亡。
1953年,馬玉山十七歲進入陸軍官校,立志要做「將軍」。他在官校成績優異名列前茅,受到長官器重;並且遴選赴美砲兵飛彈學校受訓。隨著長官轉調台北市警務處處長,帶他去擔任機要助理。後來發現,這是公務員,不是軍職,1964年從軍中退伍,就這樣竟然錯失了「將軍夢」。因緣際會進入商界,服務於嘉新水泥,學習到前所不熟悉的經營才能。
以誠信創設事業
1979年,馬玉山四十三歲,正是猛虎出柙,獨創事業的成熟時刻。戰亂中他學到了「求生」,逃難中他學到了「磨練」,軍旅中他學到了「紀律」與「使命」,他更從企業界學到了「經營」與「創業」,更自1966年結婚娶得了一位美麗與賢淑的台灣姑娘。
三十五年前,他以一百萬台幣創辦了「冠德實業」,這是他個人與社會雙贏的開始。先做建材,後做建築,再進而建設,一幢又一幢的冠德大廈及搶購潮出現。他一路走來,「誠信」是他個人的原則,也是冠德的商標。
在當前台灣政商大環境中,講誠信者太少。為了權利與財富,誠與信兩者皆可拋;這真是個人的悲劇。年輕的創業者不要祇看到別人的是事業版圖,忽略了最核心的決策思維:誠信。傳主「誠信」的大小例子散見在本書。
我的一位親戚二十多年前在木柵買了冠德大廈中的一戶,到今天還稱讚它們的「永久售後服務」。另有二位朋友住進有圖書館的冠德大廈說:他們孩子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樓下有幾千冊藏書的寬敞亮麗的圖書館。一個動人的故事,就是一位因喜愛圖書館的高中生(洪瑀)而能去MIT深造,因為品學兼優,MIT把一顆行星以她為名(參閱《星星女孩遇見MIT》)。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近年大力推廣閱讀及文化活動,已有可觀的成績。
「冠德」三十餘年來能夠在良莠不齊的營建業中,建立擁有千人以上的公司,大家稱道的聲譽,當然得來不易。這完全要歸功於創辦人對顧客滿意及品質要求的高標準執行。在節省成本與堅持承諾的天秤上,馬玉山永遠祇有「誠信」這個選項。
(2015年8月 台北)
【書籍資訊】
摘自《築冠以德─馬玉山的奮鬥故事》
數位編輯整理:王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