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教室也在運動場
追求更高的分數,也要追求更好的人生
★ 海內外齊心推薦
史考列斯(Bob Scalise),哈佛大學體育部主任
哈里斯(Robin Harris),美國長春藤聯盟主席
莫飛(Tim Murphy),哈佛大學美式足球隊總教練
林書豪,NBA球員
張嗣漢,好市多亞洲區總裁
陳主望,威盛電子特助
陳信生,宏達電(HTC)EXODUS計畫領導人
陳建州,寶島夢想家籃球隊領隊
蔡承儒,富邦育樂總經理
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
鍾宜珊,愛生關懷協會執行長
(以上依姓氏筆劃序)
「你要多少錢?」投資人問。
「75萬美元,」何凱成回答。
「100萬美元怎麼樣?」投資人說。
這是球學創辦人何凱成與阿里巴巴執行副總裁蔡崇信之間的對話。
為什麼願意做這樣的投資?「因為我覺得你在做對的事!」蔡崇信說,他投資的,不是一項商業計畫,而是一種人格特質。
對許多人來說,何凱成是「輸在起跑點」的──十二歲那年,父親過世,母親因思覺失調症而須長期待在醫院接受照護,後來由住在美國喬治亞州的大姑收養,帶著十三歲的他前往美國,當時連一句完整的英文都說不出來。然而,透過運動與自己的努力,從此人生大為改觀。
他克服了語言與文化適應問題,中學畢業後,申請到哈佛大學體育獎學金,加入美式足球校隊,擔任跑鋒。
何凱成的運動成績,在哈佛體育牆上留名;畢業那年,獲得哈佛體育部主任(Athletic Director)史考列斯(Bob Scalise)頒發的體育獎(Director’s Award)與美式足球隊總教練頒發的LaCroix獎──這兩個獎項,前者僅在學生對學校創造極大貢獻時頒發,並非年年有獎,後者則是每年每支球隊僅有一人獲獎。
步入社會,人生進入新的階段。頂著哈佛大學畢業生的「標籤」,原本有大好機會為自己在華爾街找到一份收入豐盈的工作,但他放棄了六位數美元年薪,因為他想做更有意義的事。
何凱成選擇加入美國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年收入只有金融業的一半。原因只有一個,他選擇忠於自己,去做一份能讓更多亞洲人體驗運動好處的工作。但是後來,他發現原本的工作,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因為他要做的事,超過一家外商公司的企圖心。那是一件有利社會經濟、國家發展的大事,必須從教育體系的改變做起。
他毅然放下一切,回到台灣,拿出所有積蓄創業。
2013年,何凱成創設「球學」,從建立網路平台開始,一直到2018年舉辦第一屆球學聯盟邀請賽。做法不同,推動「讓運動成為教育的一環」的使命,不變。
然而,創業本就不易,他卻還打破慣例,舉辦球學聯盟邀請賽,針對想加入聯盟的隊伍,設下三大要求:參加聯盟的學校必須有自己的室內球館、學校必須繳納會費並動員校內學生參與、球員的學業成績必須達到一定標準才能參賽。
這條路並不好走,但何凱成認為,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解決台灣運動教育的問題,喚醒大家重視課業外活動與競爭對教育和社會的價值。
他希望學生可以有更好的環境、更多的時間可以運動,但他從不認為學生應該為了運動放棄讀書。
何凱成從運動中找到自信,學會紀律、領導、團隊合作、時間管理、溝通技巧、如何面對挫折與迎接挑戰、領導能力……,這樣的心態與能力,是無法從課堂上學到的;同樣,一個人的基礎思考與邏輯能力,也唯有透過讀書來養成。兩者並重,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透過球學聯盟的比賽與制度,他企圖打造一個新的運動教育生態體系,重新定義教育的價值──每種天賦都值得珍視,而透過競爭可以讓孩子擁有發揮天賦的場域。
從高中籃球比賽開始,擴展到棒球、足球、田徑等其他運動,再擴散到繪畫、歌唱、舞蹈等其他天賦,進而看見孩子的天賦與才華,了解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不是分數、不是學校,而是一個人的品格與才華。
「我一直想做的事,是讓運動成為教育的一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不要讓分數成為定義人生的唯一價值,」何凱成相信,台灣球員的水準是可以跟全世界競爭的,台灣的運動教育環境有被改變的可能,「有意志的地方就有路,堅持下去,曙光一定在望。」
本書以何凱成的成長故事,帶出他的形象與輪廓,進而深入理解學習的多元價值、運動對人生的影響等層面,闡述一位年輕人以運動翻轉亞洲教育的執著,提供家長與年輕族群參考。
序
運動與學業結合才能實現全人教育 哈里斯(Robin Harris)
年輕,就要在球場培養競爭精神 蔡崇信
為改變教育出一份力 鍾宜珊
看見人生真正的價值 何凱成
前言
為了更高的分數,還是更好的人生?
01 生命必有一扇窗
02 每個人都可以和世界競賽
03 不為過去的失敗停留
04 時時刻刻的練習
05 別讓做不到的事阻礙你做得到的事
06 最精采的一球在哪裡?
07 以才華和能力贏得肯定
08 不要停止做自己
09 別人不看好你,你更要看好自己
.透過運動,學到成功的要素 莫飛(Tim Murphy)
10 查爾斯河畔的抉擇
11 學習如何學習
12 從紀律培養自律
13 冷板凳的價值
.用熱情和忠誠成就他人 林書豪
14 我們求有全力以赴的機會
15 這一生,你選擇怎麼過?
16 認命不認輸
17 最佳第六人
.教室外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 史考列斯(Bob Scalise)
18 事情對了,再苦也甘心
.不點燃熱情,就被熱情燃燒 陳主望
19 做對的事,而且把事情做對
.體育或學業,路都不該愈走愈窄 蔡承儒
20 創業的構想從解決問題開始
.超越自我,以大局思考 張嗣漢
21 相信,才能看見
.堅信是對的,就努力去做 陳信生
22 用十年追上一百二十三年
23 這是一場品格的試煉
24 有意志的地方就有路
從體育出發,翻轉教育 陳建州
為了更高的分數,還是更好的人生?
2019年4月11日,第一屆球學聯盟(Choxue League, CXL)全國季後賽冠軍賽開打,吸引Eleven Sports體育網、愛爾達、公共電視、青年發電機、運動視界等媒體到場採訪,中國大陸的中國體育也加人線上轉播行列。
經歷五個月時間,從例行賽打到總冠軍戰,由台北區第一種子中正高中和HBL(高中籃球聯賽)傳統強隊彰化高中爭奪冠亞軍。
當比賽進行到第四節,剩下最後7.59秒,歐洲合唱團<The Final Countdown>樂聲響起。這時,雙方比分差距超過三個攻擊球次,勝負已經底定。
然而,沒有人鬆懈。
7.59秒,中正高中從場邊發球。
5.26秒,彰化高中搶到球,發動攻勢。
3.82秒,中正高中犯規。
3.75秒,彰化高中兩罰進球得分,比數進到44比49。
0.54秒,雙方爭球。裁判宣布,球權屬中正高中。
但是,彰化高中仍舊緊迫盯人,圍堵敵隊的持球人;中正高中持球的球員,也是眼觀四面,伺機傳球給隊友,準備接球的、打算攔截的……,人人處於進擊狀態。
嗶!哨聲響起,白色彩帶從四面八方的觀眾席灑下,一道道白浪起伏中,擴音器裡傳來宣告:主場的中正高中以49比44獲勝,贏得第一屆球學聯盟冠軍!
興奮的球員甩著毛巾原地彈跳,然後將教練打橫舉起。
比賽不只是球隊的事
這場比賽,場內打得如火如荼,場外也熱情澎湃。
一千五百位觀眾,有揮舞加油棒的學生、拿著彩球加油的師長……,還有髮色銀白的阿嬤笑著鼓掌。
這次,中正高中幾乎全體總動員。不僅開場時學校社團熱舞、儀隊操槍表演,包含家長會、校友會也沒有缺席,大家穿著一模一樣的T恤,一看就知道「我們是一起的」!
司令台一側,平日分秒必爭的名人,寶島夢想家籃球隊領隊陳建州(黑人)、歌手王宏恩、威盛電子特助陳主望、瑞銀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陳允懋、愛生關懷協會執行長鍾宜珊、球星毛加恩,以及中華隊球員戴維斯(Quincy Davis)、胡瓏貿、陳盈駿,全都放下手邊工作,席地而坐,專注觀看比賽進行。
另外,運動用品業者Under Armour贊助冠軍賽兩隊全套裝備、老虎牙子免費提供全場飲料、TutorABC提供總冠軍隊伍六百堂線上英文學習課程、寶島夢想家邀請總冠軍隊伍做為夢想家主場的特別隨隊嘉賓……
以往,參加比賽的學生運動員,常常感到不知為誰而戰。因為,同學、家長、校長或老師,都對比賽無感,甚至覺得成立球隊要花錢,是學校的負擔;但是現在,比賽不再只是球隊自己的事,而是所有人都可以也樂意參與的活動。
在球學創辦人何凱成的推動下,這是第一次,美式運動氛圍進入台灣校園,學校、家長、媒體、企業熱烈投入,把單純的運動競賽變成歡樂的嘉年華。從此,美國有籃球「三月瘋」(March Madness),台灣也有自己的「校園瘋」。
中場休息時間,王宏恩鼓動氣氛,帶領現場演唱〈夢想的顏色〉:
……我不怕懷疑的空氣 也不怕嘲諷的雨滴
流浪是為了 找回我自己
夢想最美的顏色叫初衷 在你我心中
逐夢的人握著彩虹
能把努力都畫成幸福……
不怕懷疑、不怕嘲諷、夢想最美的顏色叫初衷……,每一句歌詞,都呼應了何凱成的心境。
人生起伏,更要寵辱不驚
何凱成,或是Cheng Ho,對許多人都是陌生的名字。但他是台灣人打美式足球唯一的名人,而且憑藉這項運動,拿到哈佛大學體育獎學金,擔任跑鋒(running back)這個達陣得分要角,帶領哈佛美式足球隊拿下長春藤聯盟冠軍。
一路征戰,讓許多人留下深刻印象。
「Cheng是個非凡的孩子,所有教練都會想要這種球員,」教練莫里斯(Lonnie Morris)說。
「他在這個領域,是數一數二的好球員,」教練德瑞克(Mickey Derrick)讚嘆。
「Cheng簡直就是被美國撿到的寶!」美國體育記者森特爾(Jeff Sentell)形容。
康乃狄克州地方報《The News-Times》在評選「九位最佳球員」時,何凱成也是其中之一。
在哈佛體育室的「哈佛牆」上,存有一百多年來許多紀錄保持者的名字,「Cheng Ho」是其中之一,而且他也幾度進入長春藤聯盟榮譽榜。
體育記者夏皮羅(Madeleine I. Shapiro)大力讚揚,稱何凱成將成為敵隊的一大威脅。
哈佛美式足球隊總教練莫飛(Tim Murphy)說:「Cheng做為I-AA級別(最高等級)的跑鋒,前途大有可為。」
「如果你曾在球場邊線看到他,你就可以感受到他帶動的氣氛,然後,大家的士氣也跟著提升了,」何凱成的學弟馬可(Marco Iannuzzi)坦言。
記者希特(Jonathan Heeter)形容何凱成是「擁有一顆金心的善良男孩」。
然而,何凱成的運動生涯並非一路順遂。
他曾經膝蓋十字韌帶斷裂,整整一年戴著護膝;他扭傷蹠跗關節,無法打完那個球季的比賽;他曾經遭受冷落,幾度坐在冷板凳上,看著隊友在場上奮戰。
不過,挫折過後,無論曾經冷默不語或失聲痛哭,何凱成總是很快就振作起來,並且不曾離開運動。
因為,是運動,讓何凱成發現自己的天賦,在天賦中找到歸屬與自信。
教育,在勝負之前
從台灣到美國,何凱成發現:全亞洲的孩子都圍繞在一個競賽,就是考試。但在美國,不管運動、音樂、美術、電玩,有許許多多競賽,每個競賽都讓不同天賦的人得到應有的肯定。
如果各式競賽都能在台灣的校園推廣,孩子將不再按照分數被看待,他們會因為自己的特質和才華而發光,並且在過程中,學到團隊合作、溝通、毅力、勇氣、承擔……
於是,他回到台灣,創辦球學。球學聯盟不同於一般競賽,它強調學生運動員的平衡發展、主張運動回歸校園,讓運動成為教育的一環,希望更多人看見課業外成就對教育的價值。
在AI將取代重複性、單一性工作的未來,何凱成深信,從運動中學到的自信、堅持、榮譽感、合作分工的能力、臨危不亂的智的能力。他很堅定:「如果說阿里巴巴賣的是商品,球學賣的是人的才華、興趣和信念。」
何凱成講到高興的事,習慣性地露出那被美國記者形容為「電鑽也毀不了」的笑容,潔白的牙齒一覽無遺,顯得開朗陽光。
球學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是這個從來不畏碰撞的跑鋒,很清楚知道,他的人生正往下一個理想前進。現在,正要開始。
看見人生真正的價值
何凱成,球學創辦人
我跟大部分人沒有什麼兩樣,所以,如果像我一樣形似孤兒,不懂一句英文、不懂美國文化、不懂美式足球,但在五、六年間,因為換了一個「環境」、被給予了「機會」,可以到哈佛大學打美式足球,我深信,我們台灣和亞洲的學生也可以做到。
人生是不公平的,但我們被創造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憑藉自身的努力與付出,成為最好的自己。
愈大的挑戰,代表愈大的收穫;愈大的夢想,代表愈多的犧牲。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很強大的自己,通常會在經歷患難、挫折、痛苦、徬徨之後展現。當你被擊倒在地,甚至傷重吐血,你依舊有權決定,是要就此放棄,還是站起來繼續奮鬥。你的人生和品格,將從此不同。
因為有這樣的意識,你會理解到,要不斷訓練你的心靈,因為你的身體會不斷跟上,成為更好的自己。重點是要相信這個過程,哪怕這過程是不愉快的、痛苦的,還是要選擇相信。
這樣的能力,在課堂上學不到,也不可能通過書本學習,必須要實際嘗試、去做和體驗。運動提供了很多機會,讓我學習到這些寶貴的值觀與思維模式,且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也是我出這本書的主要原因──創造動機,讓大家實際動起來,一起改變我們的觀念和行為,活出我們每個人最好的自己。
透過本書,我希望讀者了解,運動與學業可以並重,甚至能夠幫助年輕人培養良好的價值觀與強大的領導力,是培養未來領袖最好的途徑。
我們必須用嶄新的概念,重新定義教育的價值。我們必須學習,看見孩子的天賦與才華,了解品格才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不是分數,不是學校。
這是長達十數年以至數十年的浩大工程,但我們真的不能再等了。我們必須停止抱怨、停止責怪政府、停止責怪學校,從我們自己做起。這個浪潮已經開始,我們要從年輕世代做起、從學校開始改變。
2013年,我們成立「球學」,從建立網路平台開始,持續推動「讓運動成為教育的一環」的使命;到2018年,球學舉辦第一屆球學聯盟邀請賽,讓運動回歸校園,共27所學校參與,一路打到2019年4月11日,圓滿落幕。
落幕並非結束,而是開始。我們很敬佩,這麼多學校、教練、家長勇於與眾不同,願意幫助孩子創造不同的路。截至本書出版為止,已有八十多所學校表達2020年加入球學聯盟的意願。
我們盼望,有一天,孩子不再需要為準備考試而耗盡所有時間;有一天,父母開始相信並重視孩子課業外的成就,願意讓孩子為自己的興趣、天賦與才華,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運動不是唯一選擇,音樂、戲劇、繪畫……,同樣值得重視。
一群來自愛生關懷協會的母親,他們看見課業外的成就對教育的價值,進而促成本書的出版。這是一段改變文化的過程,希望讓孩子盡情揮灑天賦與才能,實現一個始於台灣、擴及亞洲的夢想。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