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考試考掉了孩子的好奇心、嘗試創作之心,如果學生所有時間都窩在教室裡背書準備考試,創造力從何而出?教育者應認清未來世界的需求,給孩子接觸生活、解決問題的機會,不要再製造一批批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學生了。
──洪蘭
洪蘭深信,教育是改變世界最強大的力量,希望透過教育改變思想,思想再改變行為。因此,她長期在報章雜誌執筆為文,透過平實的文字、具說服力的論述,深入淺出地剖析台灣教育的現況與盲點,諄諄不倦、振聾發聵,點燃教育的火焰,照亮下一代的學習之路。
本書是其從專業觀點出發,並結合腦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實證研究,提出「創新思維的學習力」、「決勝未來的腦實力」、「美好生活的幸福力」、「公義社會的實現力」等概念,期許新一代能擁有這「四力」,在未來的挑戰中脫穎而出,進而發揮影響力,讓世界更美好。
教育是最強大的力量
九一一事件九周年之前,美國一直醞釀著要焚燒《可蘭經》,對這種會引起種族仇恨的事,我非常恐懼。
因為在歷史上,最殘忍的殺害是宗教迫害,最持久的戰爭是宗教戰爭。其實九一一事件其來有自,美國自阿富汗撤兵後,沒有幫助阿富汗人民重建家園,就這一點疏忽種下了二十年後的大禍,因為當時整個阿富汗在美、俄兩強武力決鬥之後,到處是斷壁殘垣,沒有一間學校和醫院是完好的。
蘇聯曾經大肆轟炸阿富汗,想用這種方法來迫使阿富汗屈服,等到蘇聯覺悟到打不贏時,阿富汗已經沒有一塊磚是完整的。因此,在兩強撤出的中空期間,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就乘機在阿富汗成立了一萬所伊斯蘭學校,專門教導學生仇恨。
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字母時,課本是這樣教:J是聖戰(jihad)的J,這是我們生命的目標;I是以色列(Israel)的I,它是我們的敵人;K是卡拉希尼克夫步槍(Kalashinikor)的K,它是幫助我們打贏敵人的武器;M是伊斯蘭聖戰士(Mujahedeen)的M,他是我們的英雄;T是塔利班(Taliban)的T。這樣的教育真是非常可怕,從孩子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灌輸「美國是最邪惡的撒旦」這種仇恨觀念。
他們連數學課本的題目都是戰爭,阿富汗的小學生不是算蘋果加梨子是多少,而是計算子彈和卡拉希尼克夫步槍。如「小歐馬有一支卡拉希尼科夫步槍和三個彈匣,每個彈匣裡有二十發子彈,他用三分之一的子彈殺了六十個不信教的人,那麼每一顆子彈各殺幾個不信教的人?」幾百萬個兒童接收像這樣的課本內容,怎麼會不發生九一一事件?
很多人不瞭解教育的重要性,不願投資在教育上,其實教育才是最厲害的武器,因為教育能改變人的思想,而思想主導行為。
美國如果當時幫助阿富汗重建、替他們蓋學校和醫院的話,或許現在的教育情形就不會是這樣。
有一位已退休的國中校長,給我看以前歷史課本和現在的不同,他很擔憂自從扁政府去中國化以後,歷史上的典範人物都不再教了,孩子不識文天祥和岳飛,因為他們都是中國人,跟台灣沒關係。
他曾經請學生寫出心目中代表「禮義廉恥」的四個人物,結果大部分的學生都寫不出來。他沉痛地說:「禮義廉恥是國之四維,學生連一個典範人物都不知道時,國家要怎麼走?未來在哪裡?」我看著他老淚縱橫,心中也非常感慨,沒有給孩子人生的典範、生活的目標、生命的意義,能怪他們為了一支手機就去出賣身體,或所學非所用地去做展場女郎(show girl)嗎?
英國的格林爵士說得好:「學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而是培養人格和情操,教導正確的價值觀和讓學生交到好朋友。」我們現在教育的方式完全跟教育理念背道而馳。既然掌握教育就掌握了國家命脈,為什麼還不把所有的資源投入教育呢?
摘自《教育創造未來》
出版者的話
另一個年代,另一種呼喚
─為什麼推出「前進的思索」十位自選集
高希均
(一)
「天下文化」以傳播進步觀念自許的出版社,走過了三十年,出版了二千餘種書。這使我們自己也驚喜,因為經營的資金全靠自己,所有的收入來自讀者,社會上有逆耳的忠言:「害一個人叫他從事出版」。
創立於一九八二年,那是一個意氣奮發、急起直追的年代;知識飢渴向外學習的年代;那也是一個政治上威權,黨外運動萌芽發展的年代;那更是個人生命力施展與冒險的年代。回望那段歷史,真是台灣快步前進的黃金時期。
二○一二年的台灣已進入另一個年代─前進中產生了迷惘,改變中遇到了土石流。
四小龍「經濟奇蹟」中的台灣,在全球競爭力排名中仍位居前十名,但面對世界政經的急劇變化,台灣的應對與調適不夠快,不夠準,十多年來一直陷入困局。
一九八六年民進黨成立後,台灣民主浪潮一波又一波─包括一九九六李登輝當選首屆民選總統,二○○○年民進黨的陳水扁執政,開創了民主史上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台灣民主的「寧靜革命」帶給全民莫大的驕傲,但也同時帶來了不寧靜的折騰。幸有二○○八年馬英九的當選,打破了兩岸僵持,否則「自我鎖國」的後果,更使台灣被拋在世界舞台之外。
使人難以預料的是,民主的果實在台灣還未碩壯,在西方國家流行的四個「民主病」,卻同時提早出現在台灣:政黨對立互鬥(討好的政策才有可能通過),利益團體操縱,媒體兩極化,中產階級冷漠。
在「民主病」蔓延之下,知識份子必須挺身而出,發出另一種理性的呼喚,這就是為什麼天下文化在三十週年,由王力行、張作錦與我發起,要出版十本自選集。
這套選集,取名為「前進的思索」,匯集了社會上大家推崇的作者。他們都有專業、有熱情、有理想,不斷以文字、演講、專著等方式與社會各界分享他們的才情、焦慮與思索。
十位作者有開創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兼具深厚科學與人文素養的沈君山,報人張作錦,倡導法律正義的陳長文,「永遠站在病人這邊」的黃達夫,「教育創造未來」的洪蘭,充滿「台灣想像」的嚴長壽,「星空之下永遠有路」的姚仁祿,與「時代對話」的王力行,以及自己的「寧靜革命不寧靜」。(其中由於沈君山的健康,他的自選集由張作錦與沈夫人曾麗華編選。)
(二)
十位作者的共同願望是透過他們的文字,能夠凝聚社會向上的力量,產生我們期盼的「前進的思索」。
「前進的思索」是跨黨派,跨族群,跨世代,跨私利。凡是對台灣社會長期發展有利的觀念、政策、主張,一起來獻策,一起來思考,一起來推動。十本選集所提倡的包括了教育的革新、創新的推動、宗教情懷的分享、正義的落實、醫病關係的改進;也包括了要走向均富、創造就業、擴大稅基、節能減碳、兩岸雙贏等。
如果因為這十位人士的說服力,「思索」產生了良性的互動及改革的力量,那麼失去信心的台灣人民,也許漸漸地會發現:
(1) 媒體及民代減少了起鬨及作秀,評論時展現理性的平衡。
(2) 爭取自己人權與自由的同時,不會傷害沉默大眾的利益。
(3) 「利益團體」不會明目張膽的自私與強勢。
(4) 除了低所得及弱勢團體需要照顧,「有能力的人多付稅」,財政赤字必須要下降。
(5) 二種心態必須要改少:(a)靠「保護」來阻擋開放及外來的競爭(如陸生來台就業,會搶去年輕人的工作);(b)靠「白吃午餐」來佔公家及別人的便宜。
(6) 高層執政者,必須要透過各種方式(如辯論、座談、專訪),說服大多數人民,加快各種改革。
「另一個年代」不幸地是:一個「痛定思痛」的年代;因此,「另一種呼喚」必須是「前進的思索」。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