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這是台灣第一座以「建設—擁有—經營」模式營運的公共纜車系統,也讓南投縣整體觀光產業大幅提升。
圖片來源:摘自本書
近10年來,九族文化村最為人稱道的設施,就是園區內的纜車,以及通往日月潭的纜車。提出興建纜車的人,是九族文化村已故的總經理洪天理,也是園區內「天理園」的紀念對象。
「洪總經理建議,如果我們能興修一條纜車,將九族文化村的腹地延伸到日月潭,對整體經營的提升會有很大幫助,」張協勝說。
然而,纜車的興修建議提出沒多久,便發生921地震,計畫隨之擱置。
這一拖,便是兩年。
法令規範環環相扣
計畫中的纜車分為兩段,一段是園區纜車,負責紓解園區內遊園巴士的載客負擔;一段是日月潭纜車,從九族文化村拉到園區外的德化社,串聯九族文化村與日月潭。兩段纜車在九族文化村的觀山樓交接,遊園旅客可以憑印進出園區,不論對日月潭觀光或對九族文化村,都是新的觀光刺激。
一般來說,像這樣的建設申請,多是從地方政府開始層層往上推進,但九族文化村的日月潭纜車興建案,是從行政院直接交辦下來,要所有相關單位一起配合,「我們以為這樣可以省下層層單位打通關的時間成本,其實未必,」張協勝指出,法令環環相扣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他們的想像。
園區纜車解決載客問題
為了解決園區遊客運量問題,張榮義開始在瑞士、義大利、奧地利等國,展開業界拜訪之旅。總算,在接洽了五家知名大廠之後,找到理想的合作夥伴。張榮義根據廠商的口碑、售後服務,以及他們各自對纜車未來發展的積極度等評估,決定與世界排名數一數二的奧地利纜車製造公司Doppelmayr合作。
民國90年,九族文化村的園區纜車正式啟用。遊客總愛直接搭乘纜車到最高的觀山樓,沿途欣賞風景,隨後再慢慢往下散步參觀,省時省力。
越過山丘
然而,面對往園區外的日月潭纜車行政文書,張協勝卻是飽受折磨,前置作業從文書到籌劃,一磨就是七年,很多事情老早就準備好等在那裡。是以,日月潭纜車的實際建造工程,不到一年就完工了。
難嗎?「當然難,要跨過山頭!」張協勝指出,日月潭纜車途中橫越兩座山丘,從這個山頭到那個山頭,如何運送建材、如何拉線,都是張協勝不曾接觸的施工經驗。
這一波的挑戰,多虧有老夥伴的幫忙,才能順利解決。這位老夥伴,就是魏期來。他擅長造景工程,舉凡遇到巨石懸吊業務,該怎麼吊、如何降低晃蕩指數、去哪找配合製作流籠的廠商等,都是魏期來的專業所在。
串連腹地提振觀光
山和山之間距離那麼遠,纜車車繩該怎麼拉?「我們想到山上的高壓電線,就決定試著去找台電的退休員工,」張協勝笑說。至此,日月潭、九族文化村園區、山上,三個工班同時動工。張協勝每天都要跑這三個地方監工,已屆80高齡的張榮義也親身視察。
民國98年12月28日,日月潭纜車正式通車營運,這座台灣第一座以「建設—擁有—經營」(Build-Own-Operate, BOO)模式營運的公共纜車系統,由日月潭青年活動中心至九族文化村觀山樓,全長1.877公里,途中可俯瞰日月潭景色和埔里盆地,造價10億元。
完工至今,纜車不僅串連起九族文化村與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將兩處腹地結合,更讓南投縣整體觀光產業大幅提升。每年單是纜車載客量,就高達100萬人次。
(本文摘自《篤實夢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