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大自然果真是無奇不有,有一種魚每年冬天都會準時造訪台灣,為漁民帶來豐厚的收入,所以我們習慣將烏魚叫做「信魚」,因為烏魚每年依約來到台灣海峽報到。
大自然果真是無奇不有,有一種魚每年冬天都會準時造訪台灣,為漁民帶來豐厚的收入,所以我們習慣將烏魚叫做「信魚」,因為烏魚每年依約來到台灣海峽報到。生活在西北太平洋的烏魚群,一到冬天的產卵期,開始成群結隊南下,找尋適合產卵的海域,烏魚喜愛的產卵水溫約在攝氏20到22度之間。
原本洄游在中國長江口的烏魚群,在冬至前後三十天內,沿著台灣西部海域的新竹、苗栗、台中、雲林、嘉義、台南及高屏一路南下,陸續在高雄到屏東之間的外海產卵,一般過了林邊溪口便會開始產卵。
最後到了台灣尾鵝鸞鼻再回頭沿著來時路洄游回去,也就是所謂的「回頭烏」,產卵後的回頭烏變得體態瘦小,食用價值不高。台灣漁民在冬天捕捉烏魚的歷史,已經長達數百年,甚至發展出特有的捕烏文化。來到台灣南部海域準備產卵的雌烏魚,往往處於最飽滿成熟的階段,使得台灣野生烏魚子的品質向來是有口皆碑的。
烏魚長成至產卵的成熟期約需2 至3 年,近十幾年來中國漁業需求的快速成長,加上烏魚子的高單價,導致大量烏魚群早在長江口即被捕撈一空,每年能夠洄游至台灣海域的野生烏魚群越來越少,每年冬天必來的「信魚」幾乎快要變成傳說了。
如果信魚有一天無法再依約前來,將是台灣漁業無可彌補的損失。幸而台灣的烏魚養殖技術獨步全球,以海邊魚塭養殖即將成熟的雌魚,每年白露之後細心照料兩三個月,讓雌烏魚的卵巢充分成熟飽滿,生產的烏魚子一樣品質優異。
烏魚子小食譜
將烏魚子的外層薄膜以手剝除,平底鍋內倒入些許紹興酒或黃酒,放入烏魚子以小火乾煎,翻面一次即可起鍋。將煎好的烏魚子切片,搭配青蒜、蘿蔔或蘋果切片一起食用,十分美味,其中尤以蘋果片的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