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在公車站偶遇一位教社會學的老師,她說她每學期都會給學生填一份簡單的問卷,讓她知道這一代年輕人最喜歡的、最煩惱的、最恐懼的東西是什麼。
圖片來源:pixabay
在公車站偶遇一位教社會學的老師,她說她每學期都會給學生填一份簡單的問卷,讓她知道這一代年輕人最喜歡的、最煩惱的、最恐懼的東西是什麼。她很驚訝這學期學生在最煩惱和最恐懼的項目上,填的是「老」。
她說:「他們是乳臭未乾的小子耶!怎麼會去煩惱和恐懼老呢?」因為她也在社區大學兼課,就把同樣的問卷給那裡的成人學生填,結果這兩項的答案也是「老」。
她感嘆政治實在太可怕了,一個年金改革就把全國弄得人仰馬翻,人民惶惶如喪家之犬。但是年齡是一個不管再怎麼努力,都無法逆轉的歷程,人老不是他的錯,政府也不可以使年輕人恐懼老、對未來感到不安,因為這會影響國家的競爭力。
年輕人需要有勇氣和熱情去創業,一旦他們擔憂老無所終,會趨向保守,就不敢冒險,經濟不進步,社會就會成為一灘死水。
松下信之助之妻松下梅之,在《神的妻子》(松下幸之助被稱為經營之神,所以他的太太叫神的妻子)書中說:「最累人的不是忙碌,最憂傷的不是分離,最折磨的不是壓力,最痛苦的不是失去,而是『不安』。」不安會消耗人的心智,使人看到機會而不敢抓,錯失良機。
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了,但是高齡不等於老化。哈佛大學的神經科學家最近給四十位六十到八十歲,和四十一位十八到三十五歲的受試者做一份標準的記憶測驗,結果發現有十七位老人的記憶表現跟年輕人一樣好,甚至更好。
當掃瞄這十七人的大腦時,發現他們的大腦功能跟年輕的腦一樣好,其中兩塊很特別的地方是跟溝通有關,一是儲存和提取新訊息的部位,另一是注意力和辨識細節的部位。這兩個部位的皮質愈厚,記憶的表現愈好。
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跟他們的基因和生活型態有關。只要善用大腦,每天學習新知,跟人接觸,老人也可以有生產力。所以政府應該把資源用在開發和維持老人的腦力和體力上,想辦法去興利而不是去除弊。
利興了,弊自然消失。人才不論老和少,都是國家的資源。年輕人需要對國家有信心,對未來有保障才能安心去成家立業、創造社會財富。政府不可為了倒洗澡水而把嬰兒也潑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