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老一輩的人總是在等待,等待著兒孫的關心;等待著兒孫圍繞的喜悅;等待著兒孫的電話,忘記了自己雖然已老,兒孫卻還在為了前途打拚,並沒有那麼多時間晨昏定省。
圖片來源:unsplash
不斷等待的人生
我在夜市吃米粉湯,一位年約八十歲的阿媽,由一個中年女人與外籍移工陪同著走進來,為了讓她們三個人能坐在一起,我讓出了座位,挪到鄰桌。
因為阿媽重聽,因此,在她們討論點菜的過程中,我清楚聽見中年女人是阿媽的女兒,叫作阿月。
「妳眼睛一直覺得不舒服,我就陪妳去檢查就好了啊,為什麼還要拖拖拖,一直拖?」阿月湊近阿媽的耳邊說。
「啊我就跟妳說要等阿國仔回來再帶我去檢查呀。」
「阿國仔在大陸,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回來呀。」
「他說他會回來,我等他……」阿媽的聲音小了點。
「什麼時候回來?兩個月以前就說他會回來,現在人咧?」
「我等小民來帶我去看眼睛啊,乖孫說他會回來看我。」
「小民在高雄念大學哪,妳知道他人不在台北嗎?」阿月的聲音又高高揚起來,「這種事情幹嘛要等那麼遠的人啊?跟妳說過幾百遍,不要等了。」
米粉湯送上來了,還有炸豆腐、燙青菜、紅燒肉等等,餐桌上的爭論暫時停歇,外籍移工幫阿媽把筷套取下,湯匙放進碗裡,大家窸窸窣窣的吃將起來。
「阿月,妳打電話給阿國仔,叫他回來帶我去看眼睛,妳跟他說我在等他喔。」阿媽說。
「妳幹嘛要等他啦?我都說我帶妳去看就好了啊!」阿月差不多要爆炸了。
我起身結帳,走出氣壓很低的小吃店,為堅持等待的阿媽感到憂傷。
不久前的一次傳播公司圓桌會議上,大家正為一個合作案討論得如火如荼,手機鈴聲突然響起,叫作Ruby 的那個企製手忙腳亂的將手機轉無聲,她向大家致歉,接著準備說明合作案的細節,但我們都聽見檔案夾下的手機不斷振動發出的低鳴。
她的主管示意她暫停,先去外面接電話。Ruby面露羞慚,拿著手機,推開外面吸菸的小露台,接起電話,一陣風將玻璃門吹開一條縫,於是,我們都聽見她的聲音:
「不是跟妳說我在上班嗎?妳已經打來六、七次了。妳找不到他就是他在忙,妳一直打給我,我也沒有辦法啊。我在上班耶!」
她的同事站起來將玻璃門關緊,我看見她纖瘦的背影,染成淺紫色的短髮,被風吹得零亂;一身時髦的打扮,此刻卻瑟縮起來。「是她阿媽啦。」主管對我說:「年輕人壓力真的好大。」
我心領神會的點點頭,突然很想給Ruby一個溫柔的擁抱,對這個二十歲出頭的女孩說:「孩子,妳辛苦了。」
抱怨是一種悲哀
老一輩的人總是在等待,等待著兒孫的關心;等待著兒孫圍繞的喜悅;等待著兒孫的電話,忘記了自己雖然已老,兒孫卻還在為了前途打拚,並沒有那麼多時間晨昏定省。
尤其是孫兒孫女,他們要對情人晨昏定省;對老闆晨昏定省;對客戶晨昏定省;對指導教授晨昏定省,偏偏就是沒時間對老人家晨昏定省。於是,等待變成了失落,接著是無盡的抱怨。覺得自己受到了冷落;覺得大家都不關心;覺得老了是件很悲哀的事。
老了並不悲哀,沒完沒了的抱怨才是悲哀。
做為中年人的我輩,人生上半場,很多時刻也都在等待。做兒子的等待著父親的肯定;做女兒的等待著母親的了解;在愛情中等待一個確定;在婚姻中等待著和諧;在工作中等待好機會;在教養中等待兒女出人頭地;在大樂透開獎時等待二十億,然而,很多時候這樣的等待終究是要落空的。
【書籍資訊】
《我輩中人》
出版日期: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