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使人沉溺於舊習慣,主要來自三項特質──欲望、驕傲和野心

圖片來源:Unsplash
如何擺脫舊習慣?
我們知道,在航空學上,當飛機起飛、脫離重力的控制時,要比飛行數百萬英里後重回地面時,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樣地,開始新的行為,也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能源。舊習慣是強有力的束縛。
通常我們下定決心要改變暴飲暴食的習慣,結果隔天還是一樣;我們承諾要打破因循苟且的習慣,回覆早就應該回的信件,進行重要但不緊急的計畫,卻一再的食言,一再自我欺騙。下了決心,再打破它。我們甚至開始懷疑,承諾是否值得。
我們要如何打破舊習慣,並建立健康新習慣? 首先就要坐下來,計算成本,避免公開宣布後,卻又無法完成。無法完成承諾,不但會被別人取笑,我們也不會原諒自己。我們只須坐下計算成本,仔細衡量力量的極限,以確保有足夠的衝勁。力場分析告訴我們,每個環境中都存在許多牽引力量,阻擋任何新衝勁。
任何想改變習慣的嚴正計畫,都應將這些力量考慮在內。決心改變飲食習慣,就必須考慮可能會影響我們決心的時、地和狀況,然後,才可「避凶趨吉」,幫助我們前進實現決心。舊習慣的力量非常驚人。
要突破根深柢固的因循苟且、好批評、暴飲暴食或貪睡等惡習,需要的不只是意志力而已。我們面臨的是基本個性的問題,需要徹底地重新調整或是轉變。通常自己的決心和意志力並不夠,我們需要與那些有類似承諾的人,形成聯合力量。
這種關係會迫使我們去完成某事。匿名戒酒協會的成功,即證明聯合力量的強大。但剛開始時,改變非常不易。一旦決心要改變、要起飛,就要犧牲為所欲為的自由,直到新習慣基礎穩固,對舊習慣的欲望已減退為止。我們會經歷退縮的階段,必須和渴望、習性與傾向抗衡。
如同太空人在脫離地心引力時,必先飽受自然力量衝擊之苦。因此企圖克服對過去的迷戀,必得經歷某些痛苦。
限制改變的三大特質
使人沉溺於舊習慣,主要來自三項特質──欲望、驕傲和野心:
一、物欲和情欲:我們有時會屈服於物欲的吸引力──生理上的暴飲暴食,渴望食物和飲料。許多人是胃和嗜好的奴隸,胃不知節制地控制著心智和身體。過度縱欲便對他人的需要不甚敏感。
我們生自己的氣,有時只要一受刺激,便將憤怒發洩在別人身上。因此若受物欲和情欲所控制,不可避免地會有人際關係問題。蘇格蘭詩人司各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寫道:「過度沉溺感官的人,也會因此而使自己不快;若要激怒他,只要挑撥他的兩種本質。」
二、驕傲和自負:若我們不安於對自我的定義,便會在社會鏡子裡尋找身分和認同。我們對自己的概念便來自於他人的看法,生活只為了迎合別人的期望。然而,愈是去過他人所期望的生活,愈會變得不安和虛偽。期望會因人而異,意見恆變。如果繼續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屈服於浮誇和驕傲,只是自欺,感到受威脅,掙扎著維持錯誤的外表。
三、期望和野心:當我們受野心所蒙蔽時,首先尋求為人了解,獲得榮譽、地位、權力和升等,而非顧及時間、才華等管理者所需的資產。野心勃勃的人極具占有欲,他們以「對我有什麼好處」來解釋每件事。每個人都成了競爭者,就連有親密關係的人都是競爭者,他們使用各種操縱方法達到目的。
【書籍資訊】《與領導有約:原則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