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人生這張帆,唯有自己能操控方向,結束了艱辛的2020年,請務必好好思考自己2021年要往哪裡去。全新的未來,就在我們眼前!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張彤華,天下文化資深編輯
2020年充斥著太多不安與悲傷,是相當動盪、辛苦的一年,COVID-19形塑了恐慌、焦慮的氛圍,也阻斷了太多交流,國與國、城與城、人與人之間,築起了一道道防護的牆。日漸上升的確診與死亡人數,一則又一則不幸的消息,打擊著我們企盼天光的希望。
參謀總長沈一鳴、一代傳奇物理大師戴森(Freeman J. Dyson)、創新教育大師羅賓森(Sir Ken Robinson)、知名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中國專家傅高義(Ezra F. Vogel)、英國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John le Carre)、阿根廷足球傳奇馬拉度納(Diego Maradona)……我們失去了那麼多那麼多閃耀的星星與重要的回憶。
然而洪蘭教授告訴我們:禍福相倚,瘟疫是禍,也是帶來轉機的福。腦科學家不只從大腦的設定來告訴我們人類的天性是樂觀與信任,也分享自己所見所想的人生智慧。信手拈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朋友口中的每一則故事,都能衍生出從小見大的開闊視野。
這世界愈慌亂,我們愈要冷靜,愈要懂得安自己的心。洪蘭教授從科學角度與我們分享後疫情時代人生學:幫助別人,不僅是做人真正的價值,也會帶來真正的快樂。打開《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我們可以一起學習如何安自己的心。心安,心情自然平靜,生活自然快樂。
本書既談小我的人生,也談大我的時代;既談個人如何翻轉大腦,也談整個社會應該具備的成長心態──素養時代,我們需要成長心態,一同營造尊重包容共善的社會;AI世代,我們需要翻轉大腦,為生存找到最佳策略;疫後人生,我們需要開創新局,找回同舟共濟的精神;幸福人生,我們需要立定志業,幫助別人可以帶來幸福的泉源。
當你目光朝外,看向整個世界,永遠都會知道自己該怎麼做。疫情使我們偏安於一方小島,但我們的心可以不受侷限,透過閱讀,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得更多,我們的大腦可以想得更遠。
從《靜下來,才知道人生要什麼》的沉澱與思索,到《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的思辨與評析,接下來,洪蘭教授更進一步運用所學所見所思來和我們分享──《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
人生這張帆,唯有自己能操控方向,結束了艱辛的2020年,請務必好好思考自己2021年要往哪裡去。全新的未來,就在我們眼前!
【書籍資訊】
《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
出版日期: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