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知名人際溝通講師羅志仲,在《和解練習》坦誠分享自己與父親過去的相處經歷,從拒絕溝通到和解的故事,除了和解,內文也花了許多篇幅在近年頗受關注的「長照」議題上,父親人生的最後 8 年,有 2 年住在家裡,6 年住在養護中心。羅志仲真誠說,「那段照顧、相處的歷程對我而言,刻骨銘心。」
這本書,是獻給我父親的,也獻給正在或曾在家庭關係中受苦的你。
我曾與父親 18 年不說話。寫這篇序時,他已經離開 2 年多了,母親更是在 10 年前意外走了。我能與父親和解,能走過父母兩人過世帶來的悲痛,與我長年學習薩提爾模式與托勒有關,感謝我的大學學長李崇建帶我入門,進而一窺堂奧。
比學習更重要的是練習、練習、再練習。這本書寫的,就是我如何將所學運用在我與父親的相處中,你會在字裡行間看到:所有的練習無論是否成功,都不會白費。
書中寫的雖是我與父親和解的故事,但更重要的是與自己和解。如果你的目標是「和解」,可以先閱讀書中最後一篇〈和解是一種選擇〉,會發現和解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除了和解,內文也花了許多篇幅在近年頗受關注的「長照」議題上——父親人生的最後 8 年,有 2 年住在家裡,6 年住在養護中心。那段照顧、相處的歷程對我而言,刻骨銘心。
如果你已經從艱難的家庭關係裡走出來,那太好了,恭喜你,這是一段不容易的歷程,你可能會在這本書中得到共鳴,看見自己過往的影子,從而對自己的努力感到尊敬與讚許。
如果你還在過程中,這本書或許可以帶給你一些安慰或方向。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書中或許會有那麼一、兩句話,能支持到你的內在。
我在父親生前,已斷斷續續寫了一些小文章,記錄我們相處的片段,但從沒想過能出書。感謝天下文化前編輯總監楊郁慧小姐向我邀書,讓我有機會重新整理、思索這段歷程,可嘆她已離世,無緣見到此書問世,但知遇之恩,我永遠銘記在心。
感謝吳佩穎總編輯的支持,也感謝責任編輯許景理,她的專業與經驗使得此書更具可讀性。
我與父親此生緣分已了,但他帶給我的資源還繼續在滋養我。寫完這本書,我將帶著那些養分繼續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