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快思慢想理財法》深入解析4種常見的錯誤帳戶配置,揭露信用卡與錯誤存款分配如何導致財務失控,誘惑無所不在,但只要你了解自己的消費模式,就能看清過去的理財盲點,進而擬定有效計畫,徹底改善財務狀況。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的歌劇《溫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當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詞:「除了誘惑,我能抗拒任何事。」這句話說得實在太貼切!在澳洲,多數人採用電子支付,所以實際上沒有經手那麼多現金。因此,人們很容易搞不清楚自己究竟花了多少錢。如同我們在第 3 章談過,能取用的錢愈多,就愈有可能把錢花掉,這種情況就稱為「注定管不住荷包」。無論你多麼努力想要存錢,也不管你多麼專注於達成財務目標,遲早都會因為耐不住誘惑而分神,最終恢復原本的消費習慣,把自己能夠輕易取用的錢全部花光光。
切記,誘惑無所不在。但是,只要你能了解自己如何取用自己的錢,一定可以更容易理解自己過去犯了什麼錯,還能擬訂計畫來矯正這些錯誤。
▍有問題的銀行帳戶結構
很多人在十幾歲時就建立自己的銀行帳戶結構,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改變做事的方式。就算真的改變,還是會重蹈覆轍,和自己為人生第一份工作開設第一個日常交易帳戶(transaction account)時犯下一樣的錯,放任自己透過簽帳卡來取用全部的薪資。雖然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做,但我認為這是非常大的問題!本書第二部將探討更牢靠的銀行帳戶結構設定,但是在此之前,我們要先釐清幾種有問題的結構,並且說明這些結構為什麼不太可能對普羅大眾有幫助。
▍一個日常交易帳戶、一個儲蓄帳戶與一張信用卡
這種結構的問題在於信用卡,它很有可能導致人們陷入惡性循環,習慣刷卡購買所有東西後,等待薪資入帳來付清信用卡帳單,下個月再次靠著信用卡過活,因為他們手邊已經一毛錢也不剩。就心理層面來說,使用信用卡的時候,就形同把所有消費控制權拱手讓給「系統一」思維。每當你感覺需要某些東西,只要拿出信用卡一刷,立即就能取得想要的東西。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你努力透過儲蓄帳戶來累積財富,只要任何一個月的支出超過應有的水準,你還是很有可能為了結清信用卡帳款,而動用儲蓄帳戶裡面的錢。
▍一個日常交易帳戶與一個儲蓄帳戶
雖然這種帳戶結構比持有信用卡好一些,卻還是可能衍生兩個重大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萬一你把日常交易帳戶裡的錢用光,偏偏又有帳單要繳,這時你很容易就會動用儲蓄帳戶裡的錢來繳清帳款。第二個問題是,一般人往往還是傾向把儲蓄帳戶裡的錢花掉,有時是用來度假,有時是用來買車或其他東西。舉例來說,到了一年的年底,你的表現都非常棒,只花掉 50% 至 80% 的收入,把其餘的錢都「存」起來了。但是這時,你卻很有可能為了度假而用掉大部分的存款。到最後,你一整年的支出將輕易達到年收入的 95%。
▍一個日常交易帳戶與兩個儲蓄帳戶
這種帳戶結構比上一種結構又更好一些,因為人們可以藉此把存款區分成兩種用途,一個用來為未來的長期目標儲蓄,另一個用來為度假或買車等開銷存錢。史考特.佩普(Scott Pape)在《赤腳投資人》(The Barefoot Investor)書中,將第二類儲蓄帳戶稱為「揮霍」(splurge)帳戶。然而,採用這個結構的人還是擺脫不了只用一個日常交易帳戶的大問題:薪資都在這個帳戶,隨時可以取用,而且帳單也是從這個帳戶支付。然而,我們的帳單往往是月繳、季繳或年繳,和每週、隔週或每個月一次的發薪週期並不同步;因此,一旦我們不可避免的超支消費,就會動用到其中一個儲蓄帳戶裡的錢。
▍兩個儲蓄帳戶與兩個日常交易帳戶
這種結構也比前幾種結構好一點。它脫離只使用一個日常交易帳戶的概念,如此一來,人們就可以把薪資存到其中一個日常交易帳戶,用來支付各種帳單,接著再使用第二個日常交易帳戶來應付每天的開銷。這種結構可以控制帳單、調整支出,並且把這些錢和日常支出分開來,同時還能享受擁有許多個儲蓄帳戶的好處。不過,這種結構的常見問題和發薪週期有關,因為多數人往往是根據發薪週期來擬定預算。每週領薪水、或者薪資週期更短的人,往往會花太多錢購買小東西,最終不得不動用存款來支付較高金額的開銷。每個月領薪水的人,則往往會在月初購買單價較高的商品,到了每個月的第四或第五週,一樣會開始動用儲蓄帳戶裡面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