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李斯特菌是造成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即使在冰箱冷藏也能繁殖,常見於生菜沙拉、哈密瓜、乳製品與加工肉品。一般人感染可能腹瀉、嘔吐,但孕婦與免疫力低下者恐引發敗血症、流產甚至腦膜炎。「食安守護者」顏宗海醫師建議:食材需加熱至72℃以上、避免生食、廚具生熟分開,才能有效降低李斯特菌感染風險。
李斯特菌造成的食物中毒在美國很常見,但台灣較少發生。2023 年,嘉義縣衛生局曾在超商販售的沙拉驗出李斯特菌;2024 年 5 月,疾管署公布當年首例新生兒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的個案。一名懷孕 34 週的女性出現發燒、倦怠及腹痛等症狀,後來羊膜破裂、緊急剖腹產,母女經檢驗均發現感染李斯特菌,研判為母嬰垂直傳染。疫調發現,感染源很可能是母親食用的生菜沙拉及切片水果。
李斯特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當中,可造成人畜共通傳染病。李斯特菌常孳生在生菜沙拉、哈密瓜、未適當殺菌的乳製品、即食食品、乳酪、熱狗及火腿等加工肉類。如果吃到李斯特菌受汙染的食物,潛伏期短至 3 天,長則 70 天,才會出現症狀。一般人感染李斯特菌,可能會有噁心、腹瀉、嘔吐等腸胃道症狀;若是孕婦感染,恐出現菌血症,導致流產或死胎;免疫力低下者則會出現敗血症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恐導致腦膜炎、器官衰竭等致命危機。
李斯特菌可在3℃到45℃之間生長,於冰箱4℃冷藏環境下仍可以繁殖。為避免感染,所有食材和即食食品、加工肉品等,皆需加熱到72℃以上,最好不要吃生食,烹飪前需要洗淨雙手,廚房要清理乾淨,處理生食、熟食的廚具要分開,以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