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我們常在忙亂的一天之後,以為完成許多事,但仔細反省才發覺,已完成的那些事根本無法帶領我們前往想去的地方,不是因為我們不努力,而是缺乏方向和焦點。
專注在少數幾件事
想從吃到飽餐廳安然撤退,祕訣就在少吃幾樣。想要過著生氣蓬勃的日子,祕訣也是一樣,那就是少做幾樣事。對於要做些什麼,你必須有所策略;對於不該做些什麼,也得痛下決心抉擇。
大多數的時間管理方法都有個問題,總是努力教你怎麼以最少的時間完成所有事。但這是個錯誤,就好比在吃到飽餐廳裡每一樣多吃一點,是個錯誤的做法一樣。因為我們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完成,而不感到抓狂、筋疲力盡。
我們常在忙亂的一天之後,以為完成許多事,但仔細反省才發覺,已完成的那些事根本無法帶領我們前往想去的地方,不是因為我們不努力,而是缺乏方向和焦點。
一個好的時間管理方法,可迫使你全心投入在你看重的事情上,而這些事可以使你變得與眾不同,變得更成功快樂。
管理這一年
我決定在接下來這一年將重點放在五件事情上,三項與工作有關(服務現有的客戶、開發未來的客戶、寫作與演講)、兩項與個人有關(與家人朋友相處、做些自己覺得有趣的事)。一旦決定了重點,我做的每件事,大致上都必須屬於這五個領域(95%的時間都用在上面),如果不是,只好禮物性的拒絕。
就像在吃到飽餐廳用餐時,拿一個可裝五種菜色的盤子,既然只能選五種,就要確定拿到的是既營養又好吃的食物。
適合你的可能是三件事或七件事,對你有效就行了。
人們之所以感到遺憾,並不是因為花那麼多時間在工作上,而是竟然那麼努力去做一些自己並不看重的事。
你看重的是什麼?這才是你必須去探索的關鍵問題。
首先,問問自己什麼對你有意義?有哪些事讓你感到驕傲?你對其他人的影響,哪些對你來說是重要的?
其次,問問自己什麼對你可有可無?有哪些你並不看重,卻要花時間應付?
最後,問問自己什麼與你的意願相違背?違反你的價值?讓你感覺不好?
然後,改變你對時間的用法,轉向你看重的事。做你看重的,你會付出更多、更有生產力,也更有效率。
摘自《關鍵18分鐘》
Photo:MapHobbit,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