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鴻海幾乎沒有哪個產品是領先進入市場,但是等其他公司培養出這個市場時,鴻海以大軍切入,眾廠商就只能投降。

鴻海一直享有市場上的「殘存者利潤」。只要有公司失去競爭力而退出市場,繼續留在市場上的公司,就能順其自然接收其利潤。
鴻海幾乎沒有哪個產品是領先進入市場,但是等其他公司培養出這個市場時,鴻海以大軍切入,所向披靡,眾廠商就只能投降,戰利品為鴻海接收,而且鴻海交貨快速,又擴大了市場。他淡定等待機會成熟,下手出擊,大力撕開市場的缺口。
日本很多產業同樣如此,例如筆記型電腦、液晶,都因為開始做時成本已比別人貴,不敵競爭,只好把市場拱手讓給台灣、南韓、中國,黯然退出。
創新往往要付出血淚,我在2006年採訪郭台銘時他和我講了段故事:「做蘋果電腦G5,原來是日本做研發,我們接過來製造生產。日本很多真正的技術、know-how都不願意提供出來。從我們接到單到要大量生產的時間很短,客戶打電話給我,希望我能夠關注這個事情。」
「G5很漂亮,賈伯斯的設計一定講究極簡及完美,手拿的地方是一個弧度,像玻璃的一面是直角,一定要用手去測試才知道會不會割傷。我自己走第一線,拿手去測試那個銳角,手割到就一痕、流血。員工看到你第一個去做測試,他們就發現這樣會割手,非改不行,就這樣把這個問題改好了。」
「G5是蘋果最快的電腦,生產過程中需要高溫。夏天在深圳的生產線上,廠房的溫度到達37、38度,沒有辦法裝冷氣。那時又發生SARS,跟我們一起工作的客戶工程師都嚇得離開,日本的技術又不願意轉移。我們一面要開發技術,一面又要大量生產,環境又像烤爐。跳到第一線跟員工一起做,他們就不會覺得經營者都在會議室吹冷氣指揮我們。」
而這個故事更顯示一流客戶的重要性。鴻海發展以來,一直都尋找最挑剔的客戶,不斷挑戰自己。早期的康柏電腦(後被惠普合併)及戴爾電腦、蘋果電腦、蘋果手機,諾基亞、索尼、任天堂,因為他們要求高,鴻海必須使命必達,鴻海裡最有名的一句話:「計劃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客戶一通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