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父母從小一開始,就應該好好為孩子講解課本,要夠好奇,只要肯問,一定能從中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我們既了解孩子學習的狀況,而小朋友在互動裡也能感受到被指導的關愛。
當保母這一年我用了很多標籤紙。只要一看到功課有錯,我就寫上並貼在作業題邊。為什麼不直接讓孩子改正就好?這不是又要花費父母下班後的時間嗎?
這些工作對父母來說,一點都不是浪費,只有生氣與罵人才是虛擲光陰。父母從中能了解孩子到底是「缺工」還是「理解的銜接」上有問題。孩子們一個星期才上五天課,授課的內容也不是很多,無論缺了哪一段程度,只要願意都補得上。
我把跟孩子討論過的問題整理過之後寫在標籤紙上,父母便能一目了然。如果直接改正過來,父母只負責簽聯絡本卻不知道學習內容,反而容易被分數誤導。
有一天,小一的弟弟寫了一個詞叫「粗實」。我問他懂意思嗎?他說:「懂,就是很大的意思。」我搖搖頭,再教他「粗實」必須有兩個條件。「大」可以是外表粗,但裡面是空的;「粗實」不只外表要大,內裡還要扎實。
剛好前幾天我做過蔥管麵給他們吃,冰箱裡還剩一些管麵。我一拿出來,他就覺得有意思了。我們分辨了「粗空」、「粗實」等不同的形容。我講完後,要他好好寫在本子上,因為,我想訓練他組織與記錄的能力。
這十年裡,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寫筆記只是忙著抄老師的字句,並沒有經過任何的思考。因為沒有人跟他們討論,孩子只好忙著當文字搬運工,進步實在太慢。我覺得父母從小一開始,就應該好好為孩子講解課本,要夠好奇,只要肯問,一定能從中發現很多有趣的事。在這些趣事裡,我們既了解了孩子學習的狀況,又有用的施行了教導;而小朋友在互動裡也能感受到被指導的關愛。
【書籍資訊】
《媽媽是永遠的老師》
數位編輯整理:廖珮汝
Photo credit: 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