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誠信」是冠德建築的基石,也是冠德企業集團馬玉山董事長為人處事惟一選項。
如果讀者在想:誰是馬玉山先生?看了《築冠以德—馬玉山的奮鬥故事》這本書(天下文化,二○一五),你就會發現:自己真有些孤陋寡聞,民間有這樣傑出的典範,怎麼沒有留心?
這是一本精采感人的傳記。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應該是:「誠信」真的是人生最好的座右銘。他一生以「誠信」貫穿他的為人、處世、立家、交友、以及拓展事業。他克服了艱苦的童年,經歷過嚴格的軍旅生涯,接受了轉業與創業的奮鬥。他早已從營建業的「模範生」,變成「標竿企業」,進而成為備受尊敬的企業領袖。
馬玉山一九三六年出生於山東平度,就立刻被抗日戰爭家破人散的戰亂吞噬。他十四歲隻身隨軍隊來台,再也沒見過家鄉親人。他引用《大江大海》的一句話:「上了船,就是一生。」我要痛苦地補上一句:「打了仗,就是永別。」因此在今年五月十日總統府前廣場上慶祝母親節與佛誕節時,面對多位在場的政治領袖,我突然講出:「送給母親最好的禮物就是和平。」我欣賞美國的民主開放,但不能原諒它參與越南、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戰爭,所帶來的家破人亡。
一九五三年,馬玉山十七歲進入陸軍官校,立志要做「將軍」。他在官校成績優異名列前茅,受到長官器重;並且遴選赴美砲兵飛彈學校受訓。隨著長官轉調台北市警務處處長,帶他去擔任機要助理。後來發現,這是公務員,不是軍職,一九六四年從軍中退伍,就這樣竟然錯失了「將軍夢」。因緣際會進入商界,服務於嘉新水泥,學習到前所不熟悉的經營才能。
摘自《人間福報》人間百年筆陣 誠信是冠德建築的基石—馬玉山的奮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