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理解系統可概分為兩大區,分別是理解語言的區域以及理解圖形或空間等非語言的區域。前者主要位於左腦,而後者位於右腦。不過,該怎麼鍛鍊大腦才有效呢?

人類透過眼睛及耳朵獲得資訊、理解資訊時,需要理解系統的運作。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依字面理解對方的話語,有時也需要進一步推測「對方真正想要說的應該是這件事吧?」此時依賴的是理解系統的運作。
如果想鍛鍊理解語言的腦區域,最有效的方法是閱讀。但並非閱讀很多書就好,因為無論閱讀多少本書,「瀏覽」無法加深對於書籍內容的理解程度,若想要加深理解,必須反覆閱讀同一本書。
或許有人認為閱讀一次就記得內容,何必多讀幾次?就算你認為我在騙人,也請勉為其難再次拾起以往曾經閱讀過的書籍。不過如果是剛讀過沒多久的書,重新閱讀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此,建議你重讀十年前曾看過的書籍。
無論當時閱讀得多麼仔細,當你重新閱讀時,一定能夠發現過去不曾注意過的事,又或是十年後的現在,根本已經完全忘記這本書的內容。
不管是小說或非小說類的書籍,閱讀一次應該只能理解字面的意思。但是在閱讀第二次、第三次之後,將大幅改變你的閱讀感想。因為大腦會成長,第二次閱讀時,會運用到和以前不同的腦區域。
換句話說,即使是同一本書,當你再次閱讀時,大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想更確切感受大腦成長的人,不妨刻意閱讀從前不覺得有趣的書。除了可以從不同於以往的角度閱讀,也能以現在的觀點分析當時覺得無趣的原因。
太宰治的《跑吧!美樂斯》或是宮澤賢治的《大提琴手高修》等等,這類日本國語教科書會出現的短篇小說,就是很理想的文章。從前當學生的時候,只要是教科書上的文章都會感到排斥,然而步入社會之後再次閱讀,說不定會有新的發現。
其實這項訓練可以有各式各樣的調整變化。譬如閱讀的書籍是小說,就試著將感情投入主角以外的人物;假使是非小說類書籍,則從批判作者主張的立場閱讀。總之可依個人喜好從不同角度重新閱讀一次,藉此更加提升理解力。
Photo:photosteve101,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