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訂做一個完美理想的大腦,真的不是夢?

人可以透過運動鍛鍊身體,那麼大腦呢?有什麼方法可以訓練大腦嗎?
這是我十四歲時的疑問,為了解開心中的疑惑,我決定進入醫學院就讀。只可惜在醫學院的求學期間,無法從課程中找到鍛鍊大腦的理想方法。為此,畢業之後我遠渡美國,利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核磁共振(MRI)來研究大腦。
核磁共振是一種利用「磁場」掃描人體內部器官的技術。躺在檢查台上的受檢者被送入巨大的筒狀裝置內,檢查設備會在緩緩移動的同時進行攝影。核磁共振掃描人體「剖面」,因此能夠觀察到大腦的各個角落。
我利用這項技術分析超過一萬人的腦部影像,因而得知大腦具有一項特質,那就是「只要給它機會,大腦可以一輩子持續成長」。
一般認為,身體機能在十歲到三十歲之間逐漸達到高峰,過了三十歲之後,進入緩慢衰退的狀態,所以認定大腦也是依循同樣的軌跡變化。然而,這不一定是正確的觀念。
其實人的大腦仍有許多尚未開發的部分,在這些未開發的區域中,有許多還沒成長的腦細胞,正蓄勢待發準備吸收新資訊、新經驗,只要在適當時機給予這些腦細胞恰到好處的刺激,大腦就能煥然一新並持續進化。
以往的大腦訓練法,多是針對自己就能發覺衰退的記憶力或靈敏度,加以「重新鍛鍊」,因此有許多讀者認為所謂的「大腦訓練法」就是「防止老化的方法」。
然而,本書的大腦訓練法,並不是這種消極補救式的想法,而是以「成就理想的自己」為目標,主動積極的改變大腦。換句話說,就是依據自己的需求,設計訓練大腦的方法。
如果你自認「還沒到需要訓練大腦的地步」,建議你一定要閱讀本書,因為懷有這種想法的大腦更需要接受活化刺激。
數位編輯整理:李依蒔,邱千瑜
Photo:A Health Blog,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