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有時候不管如何專注思考,腦袋就是卡住,想不出好點子。這是因為連續使用特定的腦區域,造成該區域過勞,運作狀態不佳。
有時候不管如何專注思考,腦袋就是卡住,想不出好點子。這是因為連續使用特定的腦區域,造成該區域過勞,運作狀態不佳。
想要改善這樣的狀況,必須改變正在使用的腦區域,也就是進行「腦區域切換」。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有些人跟他人爭論時,一時氣急攻心憤怒之餘,忍不住出手揪住對方,這就是大腦切換腦區域的結果。 因為思考系統的作用偏弱,感情系統順勢變強,進而切換到運動系統,所以出手攻擊對方。被攻擊的人雖然心裡不舒坦,不過就大腦運作來看,出手攻擊可說是腦區域順利切換下的成果。
雖說如此,面對阻塞不順暢的思緒,「生氣動怒」可不是本書推薦的處理法。
為了不對他人造成困擾,又能順利切換腦區域的運作,首先請停止當下的思緒,暫時離開現場。
但是思緒不順暢時,光是暫時離開工作現場並不足以解除警報。如果你依然持續苦惱著「為什麼會什麼都想不出來呢?」這就表示雖然身體已離開辦公室,「大腦」卻還留在辦公桌前。
因此,思考不順時必須活動身體,將思緒切換到運動系統。從運動系統切換到其他腦區域比較不容易,反之就相對輕鬆。
以前的日本連續劇中,常可以看到員工在休息時間,聚在公司屋頂打排球的橋段,從切換腦區域的觀點來看,這可是非常合理的安排。
談到輕鬆可行的運動,我個人推薦「走路」。走路是活動身體的基本動作,也是活化大腦最簡易又確實的方法。
感覺自己思緒僵化時,先停止思考,專心散步十到十五分鐘。即使休息時間不長,也能夠讓疲勞的腦區域獲得適當的休息。
數位編輯整理:李依蒔,陳子揚
Photo:Jarosław Pocztarski,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