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國際危機處理專家邱強在25歲時就用八個月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他看遍各種災禍,發現所有危機事故背後只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人為錯誤。
文/蘇鵬元,天下文化主編 圖片來源:unsplash
俗話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般認為犯錯是人之常情,真的有可能做到零錯誤嗎?
國際危機處理專家邱強在25歲時就用八個月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畢業後曾參與解決500多項重大事故,如加州大停電、三哩島核電廠幅射外洩、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2009年法航447班機空難等。
他看遍各種災禍,發現所有危機事故背後只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人為錯誤。因此,他致力研究人為錯誤,並在三十多年前創辦全球唯一「零錯誤」的資料庫及知識庫軟體公司。
他的研究發現,不管個人還是企業,決定成功與否的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誰犯的錯誤比較少。而他定義的零錯誤並不是完全不犯錯,而是不犯會引發嚴重後果的錯誤。那什麼是會引發嚴重後果的錯誤呢?那就是「該做未做」和「要做做錯」的錯誤。
該做未做的錯誤指的是應該做的事情或決策,卻因為自滿、猶豫不決的態度、懶惰或故步自封而沒做。要做做錯的錯誤則是雖然有採取行動,做出決策,卻做出錯誤的決策。他還發現,該做未做的錯誤率遠比要做做錯的錯誤率還高出許多。
因此,他與麻省理工的專家團隊開發一套零錯誤方法,以笛卡兒的方法論作為框架,深入分析每個人的特質、三種人為錯誤與設備失效的原因,並從中開發14種解決人為錯誤的方法。希望能發覺人為錯誤的根源,從人為錯誤的源頭開始避免犯錯。
他與團隊更以零錯誤方法論為基礎來開發零錯誤軟體,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來迅速找出錯誤癥結,目前已經成為沃爾瑪、全球各大電廠、藥廠等多家企業處理錯誤與預防錯誤的聖經。
現在,他將畢生的研究精華撰寫成新書《零錯誤》,希望能幫助每個人、每家企業,甚至每個國家都避免犯錯。他認為,與其事後進行危機管理,不如一開始就零錯誤,每個人、每個企業都能夠做到零錯誤的目標。
他相信,每個人只要一天減少一點錯誤,就能夠擁有快樂與成功的人生;企業只要一天減少一點錯誤,營收與獲利都會大幅成長;利用零錯誤方法,每個人都可以打造成功的企業與人生,真正打造零錯誤的社會。
【書籍資訊】
《零錯誤:全球頂尖企業都採用的科技策略》
出版日期: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