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參加新課綱的研習時,聽台上的學者專家大談素養,每一位都言之有理,卻又都不盡相同,有人笑稱:「十個專家對素養有十一種解釋。」

圖片來源:unsplash
二O一九年是台灣教育界相當重要的一年,歷經九七課綱「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的教育改革後,台灣教育再一次向前邁開一大步,往108課綱素養導向的方向前行。這一版本的課綱受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影響很深,重點在幫助下一代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
女兒在二O一九年升上國一,是新課綱的第一批適用者,我和所有家長一樣,對「素養」二字感到困惑。參加研習時,聽台上的學者專家大談素養,每一位都言之有理,卻又都不盡相同,有人笑稱:「十個專家對素養有十一種解釋。」
究竟什麼是「素養」?我嘗試回到課綱中對素養的解釋,尋找我對素養的理解。
課綱中對素養的定義是,一個人為了適應現今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或許是由於為人父母,這句話最吸引我的地方,並不是每場課綱宣導都必定強調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反倒是「未來挑戰」四個字,帶給我很多的感受。
「未來挑戰」四個字讓我想到三件事,相信可以幫助大家更有感的認識108課綱「三面九項」的這一張圓形圖。

圖片來源:108課綱資訊網
終身學習才能面對未來挑戰
有一本書叫做《100歲的人生戰略》,書中提到自一八四O年起,人類平均餘命每年增加三個月,也就是每十年增加二至三歲,這個趨勢目前沒有任何跡象顯示會趨於平緩。台灣的平均餘命在二O一八年剛創下新高—— 八O.七歲,換句話說,二O一九年出生的小孩會經過八個十年到達現在的平均餘命,按每十年增加二至三歲的速度來看,估計還會再增加十六至二十四歲,如此一來,平均餘命將會到達九十六歲甚至一O四歲。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這還是在不考慮生物科技有突破性發展的情況下所做的估算。所以我們可以猜想,下一個世代會因為平均餘命變長,職涯跟著變長, 而在職涯變長的過程中,勢必得面對轉換職場重新學習的狀態,更別提職場知識本身也在迅速更新迭代中。
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人類知識更新週期在十八世紀時,是八十至九十年;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為三十年;二十世紀六O至七O年代,為五至十年;而到了二十世紀,知識更新週期已縮短為二至三年。
在知識更迭快速、新知識不斷出現的情況下,下世代的孩子又有頻繁轉換職場重新學習的需求,熟記課本知識顯然不是我們應該教給下一代的事了,甚至能力也不見得能派上用場,比方說語言能力就有可能被即時翻譯軟體取代,那麼什麼才是王道?什麼才是那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終極境界?
其實這個答案就隱含在「三面九項」圓形圖中間的那五個字——「終身學習者」。是!唯有能夠終身學習的人,才能面對未來快速更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