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如果我們沒辦法就做這麼大幅度的改變,就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心中的小飛象了解自己巨大的潛力,Only the Sky is the Limit!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陳逸文,「LearnMode 學習吧」平台策略總監
你可能也聽過這個故事:
一個自小被繩子拴在木樁旁的小象,死命的掙扎,卻始終無法脫離這個木樁。雖然小象長大了,早就能夠把這個枷鎖連根拔,但是牠卻連拉的動力也沒有。以至於長大的牠也沒有嘗試的力氣。
孩子強烈的習得無助感,讓他們成了柱子旁的小象。
我自己教過幾位五六年級的孩子,因為知道他們需要補救,所以刻意從「個位數的加法」開始教起,卻發現,即使孩子的認知能力早已超過這個程度(用生活的情境他們都答的出來),但是一碰上題目,他們卻像是被柱子定住一樣 不知如何回答。
自從亞力上了小學,我才更多知道老師的日常原來這麼多事情...。站導護、教課、收作業、改作業、幫助孩子自理生活、建立作息、孩子受傷送保健室、跟家長傳Line、還寫聯絡簿... (話說:老婆昨天說:亞力的老師聯絡簿都寫這麼多...好辛苦)
老師們在這麼辛苦之餘還去參加研習、學習新的工具、嘗試不同的教學法,心心念念的就是「重新讓孩子想學」,重新讓孩子投入在教室裡真的是很難。
六年前認識新泰國中的繼文老師,當時他自願到平台學習如何拍教學影片。因為他也不想繼續重複講著一樣的教學內容期待學生可以突然聽懂。讓我佩服的是,他不只嘗試做一兩部教學影片,一錄就是一千多部...。
他不但學習平台工具,也學習教學方法,甚至進一步,把工具和方法結合,開發出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教學模式。他也是我看到第一位在臉書成立社團,然後自己(後來讓學生)在家裡直播解題的老師!
一間教室同時三種甚至四個不同的學習進度和情境。我去繼文老師班上觀課好幾次,
每一次都希望我自己的孩子亞力、亞曦和亞樂國中可以被繼文老師教到。最令我感動的,其實是在一次英文研習,突然我發現坐在前面的繼文老師。
我問:數學老師幹嘛來英文研習?
他說:想幫助班上孩子的英文能進步。
幾年後在均一的尾牙上,他跟我分享可以用學習吧的語音辨識做英文三軌學思達的做法。我下巴都快掉下來了...,一位數學老師竟然可以想到這種做法!幾個月後,我知道有一些英文老師已經仿照繼文老師的建議開始在班上進行英文三軌學思達!
很開心繼文老師出書了,我可以有系統性的了解繼文老師做出這些教學創新的心法!讓大象動起來,最好的方法是一開始就不讓那個木樁限制牠!然而,如果我們沒辦法就做這麼大幅度的改變,就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心中的小飛象了解自己巨大的潛力,Only the Sky is the Limit!
【書籍資訊】
《讓大象動起來》
出版日期: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