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學生在課堂上存在許多差異,我看見的至少有三個向度:學習速度的差異、學習能力的差異、學習主體性的差異。

圖片來源:Unsplash
三軌學思達的運作模式
二O一五年,我開始開放教室,在現場流暢的操作數學學思達,我在課堂上所關注的對象,從以往每節課預計講述的重點,移轉到每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也因此開始思考該如何運用學思達去處理「差異」。
因爲,我開始無比清晰的看見每天真實存在於課堂裡的學生「差異」。學生在課堂上存在許多差異,我看見的至少有三個向度:學習速度的差異、學習能力的差異、學習主體性的差異。學習速度的差異就是有的孩子學得快、有的孩子學得慢;學習能力的差異是有的孩子能處理較困難的學習材料、有的只能完成基本的內容。
而學習主體性的差異則是指學生是不是能主動積極的處理自己的學習,有的孩子很主動,不太需要老師提醒;有的孩子比較被動,需要老師時常提醒鼓勵。我開始思考如何處理這些差異,讓學生能在每週四至五節的數學課裡,真實並且最大程度的參與學習。
教材的差異化處理,是我第一個想到的方向。每個老師都希望每個學生可以成為A++,但是往往在老師的期待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之間有落差。老師常常在「讓學生再往前一步」和「避免學生受挫」兩者之間掙扎, 如何取得平衡點很重要。
當然這個平衡點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會隨著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智成熟而有所改變。一開始,我只做一個版本的學思達講義,會要求學生先寫基礎題,再寫一般題, 最後才寫進階題。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學生自己評估能寫到哪裡,這時候可以很清楚看出學生在學習速度上的差異。
一段時間之後,我會要求A咖學生整本都做完、B咖學生不必做進階挑戰題、C咖學生做基礎題即可。就像是賽跑的時候,A咖跑外圈、B咖跑內圈、C咖跑中間。
曾有一位學生跟我說:「一般題和進階題我都覺得太難,但我還想多寫一點基礎題,可以再多出一點基礎題給我嗎?」這時候,一個版本的講義就會不符合學生的需求,對A咖而言,基礎題只要寫幾題就夠了,大部分時間會放在挑戰進階題。但對C 咖而言,基礎題的練習量必須增加。這讓我開始思考將講義分成兩個版本或三個版本的可能性。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與摸索,我開始製作不同版本的講義,並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與能力選擇版本。一開始分成A、B兩個版本,A版本就是原來的學思達講義,B版本就是將A版本簡化過的版本。
【書籍資訊】
《讓大象動起來》
出版日期:2020.09.30